在历史中,海军的冲突经常是由寻找接近海洋的可能和海路的竞争发出。但是将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同时鱼类的资源日益告竭,海里的丰富资源也可以引起冲突。
英国外交大臣菲利浦∙哈蒙德(Philip Hammond)周三(8月12日)呼吁依靠仲裁规则而不是凭个别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的领土纷争,从而帮助结束该地区自二战结束以来持续存在的紧张局势。
2014年12月7日,外交部受权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菲律宾共和国所提东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对此,海内外媒体进行了各种解读。作为多年关注东海问题的人士,笔者将就以下问题呈现自己的研究体会:如何看待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出台这份文件?文件有什么亮点或特点?文件的公布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中国下一步该如何应对?
东南亚国家外长星期四(8月6日)在一份联合公报中表示,南中国海的填海造岛活动加剧了该地区的紧张局势,可能还会影响该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美国不会容忍南中国海的航行自由和飞越受到任何限制,并强调,美国希望各国做到三个停止—停止填海、停止施工和停止军事设施建设。
日本海上自卫队最高官员星期三(7月29日)在华盛顿称,中国对南中国海地区形成威胁。他呼吁区域国家加强海军能力,并与美国保持步伐一致,以确保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海争端与美国利益息息相关。中国崛起使得该国所采取的行动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使得其他主权争端方更加担忧。因此,中国的政策不但必须受到特别的关注,而且该政策应在相对于其他争端相关方的目标和动态的更大背景下进行评价。
美国专家星期四在国会的听证会上建议,美国应该进一步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和反舰巡航导弹等武器,以加强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威慑,并联合盟友,以便阻止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恶劣行为和负面影响。另外,美国国会议员批评奥巴马政府对南中国海局势发展没有做出有效反应。
据《菲律宾星报》报道,一家由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公司合资的企业计划在南中国海钻凿深水探测井,希望以此来开发有商业价值的石油资源。一名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项钻探活动的地点不在南中国海的有争议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