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已开始亚洲之行。他将在泰国停留两天,并随后对缅甸展开历史性访问。此外,奥巴马还将出席在柬埔寨举行的东盟峰会。本次亚洲之旅昭示着美国将在太平洋地区奉行新的战略。
据越通社特派记者报道,11月18日上午,题为“东盟:一个共同体,共同的命运”第21届东盟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东盟十国领导人出席峰会。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率团出席。
美国的潜艇补给舰停靠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这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部署的一部分,目的是对付旨在崛起的中国。到2020年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将由目前的50%增加到60%。另外美国还希望得到越南的金兰湾,那时法国殖民时期,日本占领,后来美国军队以及苏联军队在上世纪都使用过的深水港。目前美军在那里的使用权仅限于维修和货物运输。
在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周二敦促澳大利亚增强同印度的军事联系。不过她补充说美国支持亚洲经济大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希拉里还说,美国支持一个和平的和开放的中国。她说“我们寻找支持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方法,支持中国变成一个国际社会中负责的利益方。希望看到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逐渐并且一致的开放,那样中国人就能够获得像我们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拥有的机会。”
在10年一次的中国最高领导层换届前夕,“中国实时报”(China Real Time)栏目邀请有影响力的政治分析人士──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李成和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讨论中国实施政治改革的可能性。李成对政治改革的前景更加乐观。他的观点是,改革是可能的。裴敏欣则更为怀疑,他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实施政治改革。辩论的第一部分提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中国新领导人的个人特质,以下是具体内容。
十八大开幕,中共现任总书记胡锦涛在报告中表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但他同时强调“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政治学者陈子明认为,这是一个“政治不改革的辩护书” 中国政治学者陈子明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该报告与中共十三大上,赵紫阳所作的报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十三大报告确实是一个政治改革的宣告,而且有一系列具体的举措,那个报告中曾提出的十项举措都被否定的情况下,是谈不上政治改革的,只能视为政治不改革的辩护书。报告也没有突破十六大以来的说辞,其实是沿用了他们十年来一系列说法,本来大家期待没有大的突破也可以有点小的突破,但小的突破也没有。"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周四在十八大会议上强调,中国应该成为海洋大国。日本则呼吁中国以和平方式运用其海上力量。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寺田贵(Takashi Terada)表示,目前看来,领土争议问题还没有结束的迹象。他认为,胡锦涛在交棒给习近平的前夕,利用十八大报告对继任者作出呼吁:"这是胡锦涛给下届领导班子的信息,告诉他们这是中国长期的议题,中方不会放弃争议岛屿。虽然习近平的外交政策仍不明朗,但他将接棒处理这个问题。在日本进行权力更迭前,主权纠纷难以有所进展"。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11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或许不是美国的伙伴,但也不是敌人。明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将面临的种种外交问题中,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如何应对中国的不断崛起。鉴于目前的趋势,最有可能的结局是,美中既不会在军事上两败俱伤,也不会是新旧势力之间简单的地位交接,而是一种紧张的、偶尔出现摇摆的平衡。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讲,只有美中都姿态明确地“不去寻求霸权”,并且“接受对方在全球事务中扮演中心角色的事实”,两国关系才能持久稳定。
中国不仅要发展军力,还要发展软实力,积累运用力量的经验。中国是相对孤独的大国,崛起的大国往往是这样。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力量与军力的搭配奥妙无穷,很多中国都还不熟悉。但中国现在先要清楚一点,只靠军力,尤其是靠几件尖端武器是肯定走不远的。中国已经走到国际政治的风口浪尖,无退路。每多一件尖端武器,激发中国用和平手段克服问题的更多想象力。大国的最佳状态是不怒自威,但获得那份威严却很难。中国需边走边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