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为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中俄印三边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正在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俄印两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经济体,中俄印三方可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契机,加强彼此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战略引导和合作,着力推动全球和区域治理转型。
美国国务院的法律顾问说,中国在东海基于“历史性权利”的主张没有法律基础。他们还说,美国在东海进行的自由航行符合国际海洋法,而且这一行动并非针对东海问题或某一个国家,而是美国全球做法的一部分。
与奥巴马政府和前国务卿希拉里不同,特朗普一直对俄罗斯和普京示好,且认为崛起的中国是对美国工人工作岗位以及美国全球性权力的威胁,一些媒体通过历史对比,预测未来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会是对1972年尼克松政府的对华政策的反转,即不再对俄打“中国牌”。特朗普可能反而试图通过加强美俄关系,将俄罗斯拉出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名单,这样美国就不必同时应对中国和俄罗斯,而且如果克里姆林宫不再认为中国是有价值的贸易和战略伙伴,俄罗斯甚至可能帮助美国制衡崛起的中国。
12月2日至3日,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举行,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即将展开。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支军队,如果在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上落后于时代,落后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展,就可能丧失战略和战争主动权。新军事变革汹涌而来。目前各国军改都在突飞猛进。留给中国军队的时间已经不多。
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划,“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经过东海向西到印度洋和地中海,向南到南太平洋。它的目的是要贯通欧洲和亚太经济圈,但重点是面向东南亚国家。显然,东海是扼守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东海是否风平浪静,关系到推进“海丝”的进程和速度。
王逸舟:今年中国整体形势往上走,但在东海和朝鲜半岛外交上也有“触礁”之处,应对特朗普政府则不能盲动。 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的整体形势还是往上走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球利益的拓展总体来说得大于失,我认为可以打一个良好的分数。放眼全世界,中国在全球的实际影响力已经彰显。比如在非洲,很多国家的公路、码头等基建设施都是中国建设的。有个西方外交官甚至私下向我感叹说,中国给(非洲)一些地方带来经济发展,而美国人只会卖武器。
世界格局正处于塑型之中,“权力东移”“美中博弈”“三足鼎立”“多极世界”“无序和失序”是正在显现和未来可能的世界格局走势。不能排除世界会经历一个无序或失序的时期。这个时期有多长,要看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一方面,形势比人强,另一方面,历史终究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中国在世界的汪洋大海上向哪个方向发展,怎样发展,与谁一起发展,都事关大局和大势。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战略定力,看准方向,稳步前进,到了两个一百年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就都绝不只是美好的愿景!
(人民报)越通社援引美国媒体12月8日报道称,该国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近日向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递交一项法律草案,其中提出针对中国在东海与东中国海的扩权活动的制裁措施。
(人民报)题为“东海争端--国际仲裁法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录第7条做出判决以及判决的执行”的东海问题国际研讨会12月6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研讨会发表了声明,明确各位学者关于海牙国际仲裁法庭对菲律宾提出的与中国在东海地区的主权声索纠纷作出的裁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