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12
防止冲突,是冲突爆发之前的防御及冲突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暴力需要具有外交创造力,带有防备性,协商性及和解性以及经过法院裁判解决的谈判。管理冲突是防 止已发生冲突提升及引出其的解决办法。冲突防止及管理的基础就是有关防备两方的其中一方做出最坏情况的假设以及使局势上升均有快速性和立即性的联系途径。
中国以减少与越南的紧张局势的努力表明中国已经关于世界及区域在本国对东海提出主张的参与国及外界势力进行施压做出反应持担忧态度。与越南的协议不能够满 足该目标,它需要提升到多方性的级别。需要一种双层的防止冲突以对付东海冲突的危机。
澳大利亚大学战略与国防中心莱谢克(Leszek Buszynski)教授
东海争端形成过程
东海(越南文:Biển Đông,中文:南海,英文:South China Sea- 译者)问题最初为对海洋领土提出拥有不同主权的有关各方的争执。当中国受到处于冷战时期的海军与美国苏联的限制而未能做到时,越南、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已对区域提出主权主张并占领了一些岛屿。对这些主张进行调整同时也是对中国有关全部海洋领土提出主权主张不利的两大原则具体如下:其一、对各岛屿的“有效占据”,1928年4月由常设裁判法院通过关于帕尔马岛事件的前例。有效占据需要具有连续性、不间断性的行使裁判权能力及意愿同时与侵略行为显著地分别。有效占据学说与中国对长沙(越南文:Trường Sa, 中文:南沙, 英文:Spratlys - 译者)群岛利益恰好相反,原因在于中国不能证实该国具有连续性、不间断性的行使裁判权。其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拟出的规则以决定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自然资源拥有主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主权主张不利因为它已超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因此中国认为其历史主权必须得到认可。问题在于依靠历史的主权主张于国际法没有多少价值,对中国,国际法已降低了其祖辈数千年以来的遗产价值并引发其的怨恨。中国的观点为其的主权主张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就已经提出来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为其所约束”。部分中国官员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存在的矛盾都将允许中国肯定其的历史主张。在国际法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能够肯定其主权主张可能不利于中国,其已经寻找通过外交渠道连续施压以改变国际法或造出一种特殊的例外,这样中国的历史主权主张可能得到一切国家的认可。
油气和能源
如果东海只单纯是领土主权争端,那么在通过海上体制进行调整各方主张的基础上可能将会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是没能解决争端问题的压力,其也许将会像一种僵局状态演变。但是能源的需求却意味着中国不可能接受东海现状并增强对东盟主权主张国家增加压力。国际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像这样大量消费能源的中国正寻找新的能源以满足其日益扩展的经济。不断上涨的原油价格跟随着能源供应的担忧已促使主权主张的国家在本国主权范围内进行各种能源得开采。印度作为旁观者也已被卷进来,并使情况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也许在面积大小及距离方面上超越东盟其它主权主张参与国的优势但是印度则均具有对付中国的地位和力量。印度和中国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原因在于其支持了巴基斯坦及该国对在两国共同边疆的主权主张因此造成了中国在监控问题上的困难。
中国已反对了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集团在对中国极为敏感的争端海域的黄沙(越南文:Hoàng Sa,中文:西沙,英文:Parasels - 译者)群岛周围进行勘探活动。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集团的观点为越南主权主张符合于国际法,及该集团将会在黄沙群岛附近继续展开两大勘探活动的项目。
渔业争端
东海渔业资源及海洋资源的争端是导致紧张局势日益剧烈的另一个因素。渔船经常在各种重叠区来往。中国已颁发通知东海常年禁渔令,中国认为这是属于他们国家渔民的渔业资源并且其想要阻止其它国家。越南抱怨本国渔民频繁被中国巡逻艇拘留,船舰都被没收,然后为能够被释放需要缴纳保释金。越南对该禁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其对该国渔民的利益及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强制禁渔令及保护在东海活动的渔船,中国已派出了其所谓的“巡逻渔船”,实际上就是更加完善的海军舰艇。
DOC 和COC
中国于2002年11月2日与东盟签署了东海各方行为声明(DOC)。与此之前中国关于与主张各方国家进行双方性谈判坚持其立场,但是该场合表明了该国已接受多方性文件。东盟想利用各方正式的行为准则约束中国(COC)以尽量减少在东海的碰撞同时能够防止促使紧张局势的恶化要是冲突发生。于2011年7月在巴厘岛举行的第十八届东盟地区论坛(ARF),中国也方才接受了“行为声明实施原则”。但是至少其也表明了中国将会接受有关东海多方性文件要是其能够得到连续性的促进。该文件得到了美国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及美国其它官员的称赞因为其能够减少东海的紧张局势,但是实际上该文件是否有效还存在诸多疑惑。之后菲律宾总统在北京会见了胡锦涛同时声明中菲两方已一致同意建立一套关于具有约束力的准则及为它采取的“绩效协议”的需要。这不仅仅是有关各方准则的声明而且还是东海各方行为需要的具有约束力的协定。至于中国人是否具有充分的准备与否却是另一回事。
战略因素
有关东海争端的东盟观察员常默认着中国扩展对全部领海主权主张是可以进行谈判的,或者认为中国将接受有利的区域协议其中领土主张将得到调整同时油气和能源储量的接近方法将得到共享。要是争端问题只单纯关系到在海上的海领主张,也许中国已接受了东盟所期望的解决方式,从此消弱了美国在该组织的影响力同时增强该国的东亚外交。油气储量开采权的争执使得该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不过不是不能解决,像中国频繁提出的共同发展可能是一种可行性,前提是中国未找到开采此地资源的其它办法。目前造成所有解决争端的可能性的阻碍就是一个新的因素。当战略和海军调整对中国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时,东海战略价值使得中国态度变得日益坚决以保证区域中的监控权。中国海军政策具有两大目标:其一、为防止台湾宣布独立及美国在冲突发生情况下调动海军以支持台湾。其二、以保护中国在预计经过此地80%进口油量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贸易路线及能源供应源,其海军能够逻辑性调动的沿海唯一地方就是海南岛。当海南岛发展成海军部署基地时,为与其南边的黄沙群岛将会在为其提供空地观察及美国海军活动情报信息方面上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该问题解释了中国对美国勘探船只的敏感态度也是为何美国无瑕号于2009年3月距海南岛太近时中国与之对峙的缘由。
东海变成为中美海军对峙问题上不可分开的一部分。按照中国的观点,西太平洋的美国海军的出现将会阻止台湾和大陆之间的再次统一同时鼓励在东海的东盟主张国家与中国对抗。美国被认为阻止了中国的发展因此受到了来自中国民族主义分子的仇视态度。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必须尽快发展以防止当冲突发生时将会支持台湾的美国海军的能力同时防止美国协助在东海问题上拥有主权主张的东盟参与国。新设立的海军力量为此目的得到实用。希拉里国务卿在论坛上发言以呼吁原来曾经遭受来自中国压力的影响的东盟主权主张参与国。她肯定美国在东海的利益,以此挑战中国对东海地位。她强调主张参与国需要符合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地追求本国领土主张。该问题成为对中国观点的一种挑战因为所采用来显示中国在东海主张的牛舌线还没有清楚的定义,没有基于大陆产生海域主权形成的原则,诸如大陆架或者任何岛屿的占有,而只依靠于历史性的根据。其二、在她也支持“主张参与国均有共同性的外交进程”的同时,中国还追求与东盟主张参与国进行双方且第三方不能参与的谈判途径。她提到在亚太地区具有一种“体制构筑”的需要以为该合作外交进程奠定了基础,该问题与中国意图通过双方性来对付主张参与国的努力恰恰相反。
菲律宾已经增强与美国的关系以应对来自中国的压力,不管其与前殖民帝国毫无美好的关系。来自公众以增强美国的独立的要求已与安全实际需求产生了冲突。自1995年起当中国侵入菲律宾主权主张的范围时,该国军队已作出让美国重返的努力,要是不是通过常驻军事基地的形式就是通过港口互访及军事联合训练以示意美国对该国国防的承诺。菲律宾德尔罗萨里奥外长已谴责了“中国侵略的行为”。
越美两国关系得到了改善并成为两国安全关系的潜力。越南认为美国是对抗中国的重要因素不过与北方巨国距离太近已使越南必须更加慎重。美国海军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注重了在金兰湾(越南文:Vịnh Cam Ranh)的苏联前军事基地同时视之为假如与台湾发生冲突有效基地。各种具有重要性的访问已进行标志着两方维持了对两国关系更加密切的关心而不需要超越越中关系所造成的限制。
冲突危机
中国因上述的原因肯定对区域监控权的需求已矛盾于东盟国家在肯定其主权主张以及对付来自中国的压力。这两件事表明在中国形成危机政策的各种因素。就这两件事显示出了中国有效管理危机系统的限制以及各领导层对民族主义的压力的值得忧心的敏感。意识到新出现的危机也许会对中国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其领导层已经做出以解决东海争端问题上的紧张局势的努力。中国与该国代表层去年所采用的好战观点的比较之中,已经变得更加灵活,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更加深入参与了此争端。两方也同意通过深入协商妥善处理好东海争端问题以维持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于10月15日两方一致同意通过增强高级官员相互联系及设立两国国防之间的热线等途径来增强军事合作。两方也一致同意在沿本国陆地边界及北部湾联合巡逻,增加海军船只的相互访问同时进行海上发展的讨论。中国能够与越南多久地保持缓和状况同时在东海肯定本国主权主张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冲突的防止及管理
防止冲突,是冲突爆发之前的防御及冲突演变成为无法控制的暴力需要具有外交创造力,带有防备性,协商性及和解性以及经过法院裁判解决的谈判。管理冲突是防止已发生冲突提升及引出其的解决办法。冲突防止及管理的基础就是有关防备两方的其中一方做出最坏情况的假设以及使局势上升均有快速性和立即性的联系途径。中国以减少与越南的紧张局势的努力表明中国已经关于世界及区域在本国对东海提出主张的参与国及外界势力进行施压做出反应持担忧态度。与越南的协议不能够满足该目标,它需要提升到多方性的级别。需要一种双层的防止冲突以对付东海冲突的危机。该问题与东盟正寻求的行为准则不同,它不具有法理约束力同时将被视为在防备冲突上升其中中国具有诸多利益的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方法。在一个层次上,需要来自东盟与中国之间的协商以调整在海上发生的事件,采掘油气及渔业活动争执以及提出谈判及解决的原则。其也需要包括各种手续来解决渔船之间、海军部队之间以及巡逻船之间的碰撞。在另一个层次上,其也需要有一种在美国、中国及诸如印度的外界势力的类似协商以调整各种被中国视为造成威胁监控及采掘各活动。其也将维持有关东海航行自由权的准则。为防止冲突发生的暂且协商将不会影响到具有法理性的主权主张,但是其将会防止主张参与国采用武力来强制本国的主张。这可能会使让中国犹豫的原因之一,因为像这样的协议将会剥夺中国对主张参与国进行施压的各类办法。但是中国在东海问题上不可能对越南或者菲律宾进行较远的施压,而不推动两国更加于美国接近,正为这种原因所以为防止冲突的协议将会属于中国利益之中。对这种协议的一大困难就是其只不过是一种暂时且附属于中国看待问题的力量平衡。当中国在肯定主权时变得更加强大及有自信,要是美国被视为已经衰落或者在东海未存利益也许会引起对东盟主张参与国的新压力。要是美国更加深入参与的可能性为中国更加接近于与越南和平协商的问题,那么美国的出现将会减少中国对东盟主张参与国的压力。中国可能不希望美国介入但是它将会对东盟各国的压力减少同时稳定局势并不容易创造条件。这正是目前能够期望的最好问题。
英文原文:莱谢克(Leszek Buszynski)教授 -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onflict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澳大利亚大学战略与国防中心
于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的文章:“东海:为区域安全及发展合作”,由越南外交学院和法律协会于2011年11月4至5日在河内联合举办。
當東海各方行為準測(COC)被提出將解決在東海之多重疊的要求,各方不能只依靠歷史聲明的說法而需要根據實際的現況與國際海洋公約法(UNCLOS)。此外,可以考慮到靈活性之應用在海洋公約的條款需求,例如,檢討對於根據121條款的擴展海岸大陸架之地質形態的特微。從各適當與具體的建議於爭議的實際情況下對問題就逐步實現一個永久性的措施。
该文章着重于海上各群岛所运用的群岛直线基线这一问题,属于一个国家的各群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被视为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所规定的群岛国家。此文章也考虑到具有法理性的理论关于根据在东海问题上国际法律规定所划定围绕远海群岛的直线基线。
该文章研究关于中国对东海(越南文:Biển Đông,中文:南海,英文:South China Sea- 译者)拥有主权声明的现实性政治(realpolitik) 接近法对区域安全的影响。
中国外交官员在2010年3月对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所说,中国不会容忍任何在东海的干扰,现在也是中国之国家主权 核心利益 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海军与中国海上安全机构已经开始在东海部署战舰和巡逻艇。中国与东南亚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上升。美国,日本与澳大利亚也有显示对东海之海上交通线(SLOC)安全的关切。这位官员也说,中国海军有航母发展的计划。本报告将分析了这些海上的挑战,并探讨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包括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之影响。(越南东海研究网)
中国外交官员在2010年3月对奥巴马政府高级官员所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不会容忍任何在东海的干扰,现在也是中国之国家主权 核心利益 的一部分。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海军与中国海上安全机构已经开始在东海部署战舰和巡逻艇。中国与东南亚邻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正在上升。美国,日本与澳大利亚也有显示对东海之海上交通线(SLOC)安全的关切。这位官员也说,中国海军有航母发展的计划。本报告将分析了这些海上的挑战,并探讨中国与其周边国家包括日本与美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之影响(越南东海研究网)
东海对美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会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项目之一。该观点通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及美国高级官员等在高层会议、国际会议,尤其在阿富汗战事后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政策下更得以证实。只有中国改变政策,才把东海问题放在美国政策专家特别注意名单的最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