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23次东盟—中国高官磋商在中国贵阳举行,对双方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社会和民间交流合作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同时指明东盟与中国未来合作方向。 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将经贸与投资合作视为双方关系的基础,承诺通过有效执行2016-2020年阶段行动计划深化双边合作,同时早日完善提升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的必要手续,进而扎实落实高层领导所提出提出2020年前双边贸易金额达1万亿美元和投资总额达1500亿美元的目标。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阿曼20日称,马来西亚希望东盟国家与中国于2017年底完成《东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称《准则》)框架草案。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5月22日启程前往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在菲律宾正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追寻独立外交政策的背景下,杜特尔特此次访问的目的在于大力改善菲俄关系。
中国在东海一座主权争议的岛屿上部署了一款先进的火箭炮。中国官方的“国防时报”星期二报道,中国装备的第一种反蛙人武器系统- CS/AR1型55毫米反蛙人火箭炮被发现安装在驻守Fiery Cross Reef的解放军海边工事附近。报道称,这是一种可以自主发现、识别、攻击敌方战斗蛙人的武器系统。
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在北京落幕,习近平提出雄心勃勃的投资合作规划,官媒证实,过去两年来,中国在沿线国家的投资额已达500亿美元,未来将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许多观察人士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北京的目的是在川普政府倡导“美国优先”、英国脱欧后的欧盟受到严重削弱的形势下,通过投资和开发引领国际化潮流,成为世界新格局和新秩序的领导者。然而北京的雄心与世界的现实之间仍有明显的差距,出席峰会的28个领导人当中,发达国家和国际重要角色寥寥无几,中国的影响仍然主要集中在所谓“第三世界”或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的国际形象究竟如何?有没有资格和能力担当国际秩序的引领者? 中国领导人的雄心与国际社会的现实有多大落差?与普通中国民众的想法有多大距离?
菲律宾和美国海军本年度的联合演习避开了敏感的东海,同时,东南亚国家菲律宾的领导人采取了新步骤,加强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关系。中国是这片海域雄心最大的声索国。 5月8日到19日举行的“肩并肩”(Balikatan)演习包括在菲律宾主岛吕宋岛太平洋一侧的奥罗拉省附近海域进行一次救灾演练。北京与马尼拉海上主权声索重叠的海域在吕宋岛以西。 回避有争议海域有利于加强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与中国的友谊。在他上任之前,菲律宾和中国的公开纠纷持续了四年,国际仲裁庭最后做出了对菲律宾有利的裁决。
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幕。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捷克、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巴基斯坦、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老挝、缅甸、肯尼亚、智利、阿根廷等世界29个国家高级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世界银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共同与会。
中国外交部5月16日发布通知称,东盟国家与中国落实《东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十四次高官会将于5月18日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举行。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5月16日在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时已承诺,作为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新加坡将积极推动东盟与中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2013年9月,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陆地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该陆地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路过中亚、俄罗斯国家之后延长至欧洲及地中海地区。 一个月之后,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尼时继续开展“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该“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南部地区至马六甲海峡,走过印度洋,延长至中东海和东非地区。 鉴于此,中国向世界推出了名为“一带”(则陆地上丝绸之路)和“一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意。这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弧线。据一些专家的评价,在该经济弧线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从提出创意至呼吁合作伙伴参与整个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一个巨大的“一带一路”,占居世界经济产量的50%、资源的70%及世界人口的75%。 “一带一路”形成之后将跟60个国家有关。于5月14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实现上述梦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