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马英九连任后政治格局趋向
马英九即将迎来第二任期,未来四年岛内政治格局发展走向值得高度关注。从2012‘大选’过程及结果看,蓝绿实力的差距并不是外界先前预估的那么接近,两岸因素在台选举中正面的政治效应也正式确立。因此从基本面看,马英九、国民党未来四年虽挑战不少,但在岛内政党竞争中总体仍居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民进党东山再起仍存在结构性障碍。”
马英九即将迎来第二任期,未来四年岛内政治格局发展走向值得高度关注。从2012‘大选’过程及结果看,蓝绿实力的差距并不是外界先前预估的那么接近,两岸因素在台选举中正面的政治效应也正式确立。因此从基本面看,马英九、国民党未来四年虽挑战不少,但在岛内政党竞争中总体仍居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民进党东山再起仍存在结构性障碍。”
马英九胜选,国民党在未来四年仍主导台湾政局发展。
中评社香港5月23日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治室副主任冷波副研究员在《中国评论》月刊五月号发表专文《马英九第二任期岛内政治格局发展趋向分析》。作者表示“马英九即将迎来第二任期,未来四年岛内政治格局发展走向值得高度关注。从2012‘大选’过程及结果看,蓝绿实力的差距并不是外界先前预估的那么接近,两岸因素在台选举中正面的政治效应也正式确立。因此从基本面看,马英九、国民党未来四年虽挑战不少,但在岛内政党竞争中总体仍居于较为有利的地位,民进党东山再起仍存在结构性障碍。”
文章内容如下:
选举再度确立了由国民党主导政局发展的政治架构
国民党再夺执政权,且施政得到“立法”优势的支持,可以继续主导岛内政局发展的方向。其掌控庞大的执政资源,有利于巩固、扩大政党实力,降低党内的矛盾。相反,民进党则继续面临政经资源不足的窘境,政治人物缺乏政治舞台、发展空间受限,在此情况下党内的权力斗争不易消除,亦不易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马第一任期尤其是前半期,由于在处理地方派系、政治资源分配等方面过于理想性的做法,在利用执政资源扩大政党支持基础方面是较为失败的。但马在第二任期,随着执政经验的丰富,尤其是在选战中对岛内真实的政治生态有了更符合现实的认识后,在这方面应会有所改进。
蓝绿基本盘维持“蓝大绿小”格局
(一)蓝绿基本盘并非如外界选前预估的那般接近
2009年以来国民党在多次地方选举或补选中战绩不理想,外界多认为国民党基本盘有较大流失,这亦是2012“大选”前不少人认为马连任面临严重危机的主因。但从选举结果看,马得票51.6%,宋得票2.77%,蔡得票45.63%;马加宋的大部分得票,与蔡相比,仍有约8%的优势。虽与上届“大选”蓝绿约16%的差距相比减少了一半,但绿要追上仍较为不易。而且,上届“大选”结果是扁贪腐引起全台公愤、马光环如日中天的特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实不应看做是蓝绿正常实力对比的体现。以台湾目前的政治生态,已难以复制2008“大选”那样一面倒的胜利。
(二)民进党先前在多次地方选举中获胜,实与其以高投票率打国民党的低投票率有关
究其原因,一是民进党支持者在上届“大选”惨败后一直憋着一口气,蔡英文任党主席后让他们重燃希望、支持者高度凝结,故投票意愿一直较高。二是国民党支持者结构多元、自主性强、较为松散,因对马执政、改革的方向和成效均有较大不满,在地方选举中的投票意愿不高。但2012“大选”中,蓝营选民在选举重要性增强、马加强“固本”力度、宋楚瑜参选激发危机意识的情况下投票意愿增强,导致蓝的基本盘优势终于得以发挥。
(三)岛内依然保持了“北蓝南绿”的政治格局
具体从地域看,蓝在北部的得票基本维持近60:40的传统优势;在中部约为53:47的小幅领先;在南部为45:55落后约10个百分点;在花东、离岛仍为70:30的大幅领先。鉴于台湾的选票结构大体是北台湾占46%、中台湾占19%、南台湾占31%、东台湾占2%。蓝在人口密集的北部维持60:40的优势,让国民党在全台性选举中较易占据先机和主动。
两岸因素正面的政治效应确立民进党的两岸障碍不易消除
(一)选举表明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优势是可转化为选票优势的
选前马蔡选情持续胶着,外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岛内的政治效应其实是有疑问的。但“大选”最后阶段,中美均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提出质疑,岛内支持“九二共识”、担心蔡上台影响两岸和平、经贸的言论成为主流声音,发声者包括从两岸经贸直接受益的企业家、台商、观光业者、农渔民,影响到的群体既有相关企业的员工,也包括担心蔡上台影响两岸和平与个人切身经济利益的民众,以及希望不再服兵役的“首投族”等。最终马在执政受质疑、蔡一定程度提升民进党形象的情况下,还能不失为漂亮地赢得选战,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的大发展、大交流,尤其是两岸利益联接的空前强化,首次在台湾选举中显示出强大的政治效应。
笔者非常赞同将两岸议题分为“和平”、“经贸”、“主权”三个面向。相对而言,国民党在“和平”、“经贸”上占优,民进党因本土优势在“主权”上占优。2000年、2004年“大选”,统独矛盾被民进党热炒,“主权”对选举的影响盖过“和平”、“经贸”。2008“大选”,“和平”、“经贸”的重要性开始赶上“主权”的重要性,但在贪腐、清廉成为选战主题的情况下,“和平”、“经贸”的影响并未得到充分凸显。2012“大选”,随着民众对民生议题的关注超过统独议题,尤其是两岸关系在2008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化,“和平”、“经贸”(尤其是后者)正式摆脱“主权”的牵制,成为影响选举的主要议题。
(二)马未来四年在两岸上“稳中求进”的做法有助其扩大两岸优势
此次“大选”结果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速度、进程都获得正面的推动力。马在两岸经贸、民间、文化交流上的态度可能更趋积极。一是马的两岸路线在选举中已得到民意“背书”,民进党攻马“亲中卖台”收效有限且不得不要做出调整,使得马在两岸上的信心增强、压力降低、顾虑相对减少。二是马在全球严峻经济形势下要稳固执政更加离不开两岸经贸、人员交流。三是马有心通过深化两岸交流为两岸问题的和平解决创造基础。选后马、国民党内部普遍认为推行和平合作的大陆政策是赢得选举的重要原因,并表示会继续深化两岸合作互信。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接受媒体采访直言,“相信未来四年马一定会加速发展两岸关系”。接下来马在两岸交流上的步子应会有所加大,以前有疑虑的、不敢做的,可能会更加大胆去做。选后马当局在陆资、陆客、陆生问题上态度明显更趋积极。因此,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应是可以期待的,这对马进一步争取民众支持,尤其是巩固蓝营选票,具有重要意义。至于马在两岸政治议题上持保守态度,也不易让民进党抓住把柄、从仍具优势的“主权”角度去攻马。
(三)民进党两岸政策难以做出实质调整,在“两岸”上的劣势不易化解
民进党自2008年5月蔡英文出任党主席以来,在两岸路线上一直陷入“既想做出调整以争取中间选民,又怕失去原有支持者而不敢调整核心的两岸政治定位立场”的两难困境,2012“大选”前一直尝试以玩弄文字游戏的方式来取得两者的平衡。不过选举结果显示,此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败选之初党内虽掀起检讨两岸路线的声浪,但很快强硬派就愈来愈占据上风,“务实派”的声音逐渐减弱,党中央败选报告更定调“败选关键乃基层实力而非两岸”。无疑显示民进党对路线调整会否造成支持者流失、能否得到大陆承认有较大疑虑,加之路线调整与权力斗争相互交织,内部很难达成共识,目前亦缺乏推动路线调整的核心人物。由此观之,该党未来仍难以对两岸政策做出实质调整。长此以往,该党在下一届“大选”中依然会面临民众对其两岸路线不放心、难以投下支持票的不利局面。
马政治经验提升第二任期的执政和党务改革值得期待
马第一任期的诸多缺失,与执政经验不足有关,其在后半段其实有所调整,已有渐入佳境之势。随着经验提升,马第二任期的表现应会进一步改善。
(一)马对施政更具企图心和信心
马第一任期在“廉”、“两岸”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能”上则外界看法两极。笔者认为,马在推动台湾经济度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经济成长方面实有不错的成绩,但在社会分配方面让民众有较大的“无感复苏”怨气,与民意脱节、施政魄力和危机应变能力不足等缺点亦较为明显。马连任后一再宣示将会大刀阔斧来继续推动改革,让台湾脱胎换骨,为台湾公平正义有序发展奠下坚强的基础。马多次强调要让台湾弱势民众能够得到更多照顾,进一步缩短贫富差距,新任“行政院长”陈冲也提出“富民经济”的理念,施政方向无疑是正确的。马选后还特别强调将继续推动政务官下乡,到第一线面对民众,建置基层民意“预警系统”,也有助于更好地缩短施政与民意的距离。
(二)国民党党务革新将更具针对性和务实性
马第一任期,马金体制改革脱离台政治现实、过于理想化的缺点较为严重,与地方派系“切割”引起较大反弹,重挫国民党的基层实力,而“南更绿”则是另一个严重问题。不过,马在2010年“五都”选后即对处理地方派系的方式做了较大调整,2012“大选”中与地方派系的关系已有所改善,相信马第二任期在处理地方派系方面应会更有经验和智慧。马选后高度重视南部问题,特别重用杨秋兴等南部人才、启动“打拼南部”的政治工程,强调基层觅才和人才培养,都可以算是吸取前四年深刻教训的明智之举,目前从方向、思路、用人等方面看,都是可以期待的。而从苏俊宾、陈以真选南部“立委”仅小输绿营“强棒”看,南部并非铁板一块,国民党只要勤于经营仍是有可为的。
国民党未来四年仍面临诸多挑战 民进党依然是其强劲对手
(一)国民党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在欧美债务危机导致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能否提高施政绩效,交出亮丽的经济成绩单,尤其是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岛内的贫富差距,降低民怨,让民众从复苏“无感”到“有感”。二是在“立委”席次国民党大减、民进党大增,民、亲、台联三党不排除议题合作的复杂“立院”生态下,马当局如何化解在野党对施政的牵制。三是国民党能否在坚持党务改革的同时,更为理性、稳妥地处理好与地方派系、基层党工的关系,巩固基层实力。四是国民党的“南部工程”可谓是“知易行难”,能否在政策、预算、资源分配上做好配套,对切实缩小与绿营在南部的差距至关重要。五是2014年“七合一”选举对接下来的岛内政局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国民党在支持者投票意愿一向不高的地方层级选举中,能否取得不错成绩非常值得关注。
(二)民进党仍是强大对手
一是政治实力已有大幅提升,该党在蔡英文带领下已走出2008败选的阴霾,故才会在2012“大选”中对马构成较大威胁。二是政党形象在“小英路线”下得以改善,得到不少民众的认同。未来不管谁接任党主席,理性务实的路线应不会有大的改变。三是仍具本土优势。“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部分民众对两岸关系走得过快损及台湾“主权”和利益仍有疑惧,为民进党未来继续打“主权”议题、争取本土选票提供了基础。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
(越通社)6月21日,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回答了记者关于2024年 6月17日,中国船与菲律宾补给船在草藤滩(Bãi Cỏ Mây)发生碰撞,越南对该事件有何评论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