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美国战略轴心转向亚洲的大背景下,一些声索国试图搭乘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顺风车,强化它们在东海的主张。而由于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发生争议,菲律宾在国际仲裁法庭向中国提出申诉,使其与中国的矛盾最为尖锐。

 

然而,中国和东海声索国仍在相互依存基础上追求和平与发展,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开展协调与合作。东海争端虽然升级,但并没有改变这一大局。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利益博弈,中越两国都明确认识到,一味在东海问题上对立,无法最终解决东海纷争,只会相互伤害,导致地区和平稳定局势遭到破坏。

 

这次中越两国领导人就共同管控好东海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双方决定认真落实《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推进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划界谈判,并积极推进该海域的共同开发。这样,在东海争端矛盾最突出的中越,在建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对解决两国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获得突破性进展。管控和处理好东海问题,将大大增进两国人民相互友好感情,奠定两国战略互信的基础,并为两国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中越能共同管控东海分歧,将扭转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东海区域的紧张对抗状态。这不仅可以将东海局势拉回中国与东盟国家友好合作氛围中,而且能真正实践中国所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中国已与文莱就共同开发东海争议区的资源达成协议。可以预见,中越之间完全可能就北部湾湾口的划界达成协议,并以循序渐进和稳步推进的节奏,在相关海域推进共同开发。

 

东海一旦实现互利合作的局面,中美之间在这一区域的战略博弈也可能会随之改变。美国一直向东海周边国家要求美国进入东海并介入东海问题来抗衡中国。美国在安全上强化军事同盟关系,在军事上进行轮流部署和军事演习,在经济上以“跨太平洋战略伙伴关系”切入东南亚。东海成为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牵制中国的战略场,从而使两国陷入了一个战略互疑的困局。一旦东海声索国能够与中国广泛开展友好合作,建立战略互信,寻求到共同开发东海的途径,中美之间的这个现实矛盾和潜冲突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中美“新型关系”有可能创造一个协调与合作的领域。

 

作者苏浩是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