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与往年相比,东海争端国之间并未如2011、2012年那样发生较大的冲突或对峙,东海海面上总体似乎保持了平静,虽然如此,不能据此认为东海争端平稳发展,是否发生冲突或对峙不能作为衡量2013年东海争端是否平稳发展的指标。2013年东海争端发展演变主要表现为暗流涌动,东南亚有关国家坚持按照自己的方式推进自身东海政策,原因在于它们在经历了近年以武谋海的对峙后并未从东海获得多少实际利益,改变了争夺东海的方式,将争端提交仲裁、极力推动东海行为准则协商等都是这种争夺方式改变的体现,看似比往年的冲突和对峙少了些硝烟和紧张,但都在投棋布子为自己未来抢夺东海确定路径,占得先机,激烈程度比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次,美国介入加深,日本角色突出,为东海争端发展推波助澜,中国也相应加强了在东海的存在。美国在“再平衡”战略下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东南亚有关国家提供全面支持。与越南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巨额援助为越东海岸警卫队购买新型高速巡逻艇,加大对菲律宾援助力度,积极推动扩大美军轮驻规模谈判,为加强东海影响和军事存在积极布局,美国对有关国家的支持越来越具体化,特别是对越南,已经不限于言辞挑动,而是采取措施实际支持。 

 

日本在东海争端上的作为是2013年东海争端发展的突出特点,日越、日菲关系发展迅速,为越南、菲律宾提供援助、支持,且直接针对东海争端,力图形成东中国海、东海“联动”局面。 

 

为维护东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深化周边外交,中国一方面继续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关系,一方面加强在东海的存在,常态巡航与军事演习并举。

 

最后,2013年是东海争端能量、矛盾逐步累积的一年。近年来东海争端在发生冲突与对峙后,相关方面或转入协商,如2011年中越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或进入下一轮的较量,矛盾和能量暂时得以渲泄或释放。中越虽然在《新时期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同意在政府边界谈判代表团框架下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比以往中越有关海上问题争议的共识又前进一步。 

 

中国与东盟首次就“东海行为准则”进行磋商,东南亚有关国家迫切要求制订行为准则约束中国维权行动,中国为推进准则磋商真正能达到维护东海和平的目的提出了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的主张,相异的目标决定了准则磋商的矛盾与过程的艰难。

 

菲律宾将东海争端提交仲裁,菲外长称在中国不参与的情况下,仲裁结果会更快出来,可能就在2014年。可以想见,一旦菲律宾得到其希望的结果,必定在东海采取更具进攻性、对抗性的动作与立场。同样,也将影响其他东海争端国的东海政策与行为,影响东海行为准则磋商各方的立场,影响美日介入东海争端的方式与行为特征。 

 

显然,2013年已经无法为累积的矛盾和能量释放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况且,这些累积的矛盾和能量相互影响、放大,使东海争端未来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如何引导能量的正面释放,如何化解累积起来的矛盾,维护东海权益,考验2014中国东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