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说,在就任中共最高领导人一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正在采取措施,巩固中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同时对抗美国在亚洲增加的军事力量部署。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帕尔(包道格)认为,这些措施包括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此举不至于引发直接对抗,但是适时地改变了地理影响的范围。

 

帕尔说:“中国正在实施经典的围棋战略,不慌不忙地通过采取一些步骤来扩大影响,这些举动既不会直接导致暴力冲突,也不会引发过激的回应。未来的举动可能是在东海,但是将会推迟,因为中国正在增建雷达和拦截设施。”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战略学教授休·怀特说,中国的行动旨在向美国传递一个信息:对于挑战美国处于统治地位达40年的亚洲秩序,中国的态度是严肃的。怀特是《中国抉择:美国为什么应与中国分享权力》一书的作者。他说:“中国人正在告诉美国:我们对于这一点态度是严肃的,我们正准备承担挑衅带来的风险,以说服你们认真对待我们想要改变这种秩序的事实。”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已经采取措施扩张其在空中和海上的存在,作为贝拉克·奥巴马总统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一部分,美国也向日本派出了更多侦察机,并且正在关岛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国陆续将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从日本冲绳部署到澳大利亚城市达尔文。

 

拜登在访问中国时已经明确表示,美国不会改变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而中国在其遏制美国影响力的战斗中也没有忽视外交阵线。在奥巴马因为中东和国内政治的紧张局势而分心的时候,中国寻求填充这一空白,加强与东南亚邻国的关系,其中一些国家与中国在东海岛屿问题上有冲突。

 

在奥巴马10月份宣布他因为国内政府停摆危机取消其亚洲之行后,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了加强经济合作与防务关系的协议。奥巴马派国务卿约翰·克里代替他访问该地区,习近平则亲自参加了在巴厘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在会上他称这一地区为“亚太大家庭”。

 

哈佛大学中国政治学名誉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说:“我们将拭目以待美国将如何巩固自己会留在亚洲的概念。美国不会离开这一舞台,并将其拱手让给中国,而且不会抛弃自己的朋友和盟友。”

 

中美将发布安全调查报告:两国并不互相视为敌人

 

经过一年多时间,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与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将军领导的团队联合进行了一项名为“中美安全关注——对方眼中的我”的调查,这份调查报告定于12日发布。作为这份报告作者之一,罗援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虽然中国的一些言论受到西方媒体的关注,但这份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中国多个领域的精英和普通民众事实上并未将美国视为敌人。而美国的调查对象也并不把中国视为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1日报道,这场调查针对的中方对象是统计学中的精英层(即政府官员、军方学者、企业家、媒体人士、民间学者)及普通民众,美方的调查对象则身份与之相对应。

 

这份报告认为,虽然中美两国间的不信任程度很高,但大多数中国人把美国看成是竞争者,而非敌人。调查中有一些非常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如谁应该领导这个世界、中国崛起为一个全球大国和对美国可能面临衰退的看法。《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称,双方大部分精英阶层都认为,他们的国家应该扮演全球领导角色。而在公众中,只有45%的中国人这么想,相比之下美国公众是74%。令人吃惊的是,事实上,21%的中国政府官员和12%的军方学者表示,中国根本不追求扮演什么全球领导角色。总体而言,受调查的大部分中国军方精英赞同两国间的战略均势,其他4类中国精英的看法也相同。

 

《环球时报》记者11日晚获得“中美安全关注——对方眼中的我”报告的中文版,作为报告撰写者之一的罗援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个报告的初衷还是着眼于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从民意的角度,通过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中美如何看待对方,共同点和分歧分布在哪些方面。报告的结果可以为中美关系未来的一些决策提供参考。

 

调查显示,比起中国军事实力,59%的受访美国公众更担心中国的经济实力,而担心中国军事实力的只有28%。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受访中国公众对美国军事实力担忧甚于对经济的担忧,两者数据相比是34%∶20%。

 

此外,报告数据显示中美之间的信任程度有待提高。报告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官方与非官方交流,参与有关战略与利益的更有意义的对话,恪守双方承诺,均有利于增进互信;双方还有必要说明各自政策意图,如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和中国的军力发展。

 

对于当前中美关系,从调查来看,中美关系简单说是一种非敌非友的关系,说不上“同舟共济”,也不是“势不两立”。罗援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就美国民众看来,其实“中国崛起”在美国面临的挑战与威胁中,等级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同,属于靠后的位置,金融危机、朝鲜伊朗问题所处的位置比中国高得多。

 

这份报告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论认为,中美精英及普通民众重视合作甚于竞争。应以两国精英的支持为基础,加强双边关系;维持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交往以加强合作基础,为应对双边关系中潜在危机奠定较为稳固的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