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中国主张各国共同努力,摒弃基于武力争霸、强权政治的旧安全观,培育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特征的新安全观,倡导以全面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可持续安全为核心的亚洲安全观。构建亚洲安全,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符合亚洲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推动亚洲安全,各国应坚持三种精神。

 

一是坚持合作的精神。这就意味着,各国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挑战和分歧,都应本着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妥善予以应对。冷战结束后亚洲发展振兴的过程,就是亚洲国家联合自强、团结奋进、扩大域内外合作的过程。亚洲各国利益相关,命运相连,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是亚洲人民的共同追求。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21世纪,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军事同盟有能力单枪匹马、包打天下。只有秉承合作的精神,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提升亚洲各国实力。加强合作,是亚洲有效应对各类挑战的必由之路。 

 

亚洲安全合作已经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势头。目前,亚洲区域内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域内的自贸协定过去10年从70个增加到250多个。亚洲各国合作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东盟、10+1、10+3、东亚峰会等各种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香格里拉对话会等成为维护地区安全的重要平台。此外,亚洲与区域外的合作也在稳步发展。值得指出的是,亚洲合作必须以亚洲国家为主导,以互利共赢为目的。“零和”游戏不是合作,损人利己更是与合作的本质属性格格不入。合作应该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应该是包容的,而不是排他的;应该是充分照顾有关国家舒适度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合作创造了“亚洲奇迹”,扩大合作将继续“亚洲奇迹”。

 


 二是坚持负责任的精神。这就意味着,各国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国际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利益负责。坚持负责任的精神,就意味着一国不能从一己之私出发,无视其他国家的关切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福祉出发作出的庄严承诺。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主持正义,坚持按照问题的是非曲直、而不是与相关国家的亲疏远近来决定自己的立场。无论是在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问题上,还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等经济问题上,中国采取的负责任的立场和态度有目共睹,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在处理与邻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中国也是一个讲大局、负责任的国家。中国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同时,中国从维护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有关分歧,特别是以十分克制的态度应对个别国家的挑衅。这是真正的大国气度、大国情怀、大国责任。反观亚洲和域外的个别国家,却采取了扩大所谓“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加强军事合作等手段,搞小集团,损害第三方利益,给不断侵犯中国主权、进行挑衅的国家撑腰打气,开出空头支票。这种做法无论如何包装,都无法掩盖其从狭隘的“盟友”关系出发、拉帮结伙的本质。这种做法置事实于不顾,不仅不合时宜,而且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关域外大国应该自重,谨言慎行,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有关域内国家也应有自知之明,不要痴望从挑拨大国关系中渔利。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国家应该做的事。

 

 

三是坚持创新的精神。这就意味着,各国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想,以新的视角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共同为新问题寻找新答案。当前,亚洲安全面临的挑战是复杂的、多元的。除传统安全威胁外,经济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正日益成为亚洲各国面临的主要威胁。20世纪的思维和方案解决不了21世纪的问题。亚洲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源地,作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首倡地,必须发扬勇于创新的传统,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完善亚洲安全合作理念,不断加强亚洲安全机制建设,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在当前形势下,亚洲各国应以创新的精神,继续用好和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东盟地区论坛等现有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探索推动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推进地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合作。同时,亚洲还应加强各种合作机制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之相辅相成,汇集成维护地区安全的强大合力。 
 

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亚洲是世界的福音。维护和促进亚洲安全,需要智慧和远见,更需要勇气和行动。亚洲事务应该由亚洲国家主导解决,亚洲国家有能力、有智慧、有责任通过加强合作、积极创新来维护和促进亚洲安全。亚洲国家向外界发出上述声音,当是时也。 
 

 

本文来源:《瞭望》新闻周刊;作者: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