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美对中的战略疑虑正日渐加深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龚显福日前发表观点指出,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和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大国的实力相对下降,使国际战略格局转换进程加快,这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副会长龚显福日前发表观点指出,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崛起和以美国为首的传统大国的实力相对下降,使国际战略格局转换进程加快,这在亚太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亚太地域辽阔,是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几大力量汇聚之地,各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推动地区战略格局加速走向多极化。
龚显福提到,各大力量竞相加大对亚太的关注和投入,牵动亚太地区战略主导权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主要体现为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战略关注重点转向亚太,而中国在亚太地区致力于寻求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积极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俄罗斯进一步加大亚太战略投入,努力提升地区影响力;日本竭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试图在地区秩序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印度奉行大周边外交和“向东看”政策,力图增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此外,韩国、澳大利 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积极争取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中等强国”作用,对地区格局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美在亚太的战略竞争成为撬动地区战略格局变动的突出因素,地区力量的分化组合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龚显福认为,中美实力对比继续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使美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产生了严重的战略疑虑和紧迫感。因此,美中关系呈现出合作与竞争同步发展的复杂局面。美中战略竞争如何发展,不仅成为地区国家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影响地球战略格局变动的突出因素,使地区力量分化组合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主要表现在:
俄罗斯与中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两国高层保持密切沟通,战略互信不断提高,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日益密切;日在加强日美关系的同时,做出继续重视亚洲的姿态,在对华关系上也留予余地,强调日中关系是日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表示希望继续推动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印度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得到加强,包括军事和核领域在内的友好合作深入发展。
但是,印不想充当美制衡中国的棋子,而是平衡发展与美俄中日等大国的关系,同时积极笼络东盟、澳大利亚、韩国等地区国家,努力拓展在亚太的国际影响力,谋求成为地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极;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并鉴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不断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但韩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对美并非惟命是从,在对外关系中坚持与中国发展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已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此外,澳大利亚是美国的传统盟友,长期以来随美国的指挥棒起舞。东盟各国与美中亲疏程度不同,但从整体上说,东盟既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有疑虑,因而积极支持美国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以平衡中国的影响。
龚显福认为,“印太”地缘政治板块备受美澳印日等国重视,其发展前景将对地区战略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缘政治与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战略重要性与日俱增。西起波斯湾、经由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东海至东中国海的海上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和能源通道,承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运输量和40%的贸易量。在中印快速崛起、美国战略关注重点向亚太转移的背景下,“印太”正成为大国战略交集最为集中、复杂的地区。
分析称中美是命运共同体 相互信任仍存“赤字”
文/何亚非 作者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其实美国不必纠结也不必担心。亚太是命运共同体,中美更是命运共同体。追求互利共赢的地区自贸区安排,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从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
日前有消息称,韩国对是否加入美国推动的东亚反导系统十分纠结。还有消息称,在中方表示可以考虑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TPP)后,美国负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高级官员近日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在TPP谈判结束后加入这一安排。这两则消息表面看来互相没有联系,但从中可以窥见亚太战略环境的一些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相互认知和相互关系。
|
中国从中美两国的长远利益出发,近来提出在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两国领导人在几次会晤中予以确认。中美政治制 度、人文历史、意识形态不同,但是两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和了解不断深化,总体关系继续保持稳定。现在每天有近一万人飞越太平洋。 中国在美留学生达20万,有7万美国人在中国留学、生活。中美两国年贸易额已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最大购买者,约1.27万亿美元,占 美国国债总额的8%。然而,双方相互信任依然存在“赤字”,尤其在亚太地区需要加强磋商,增进了解,减少疑虑,以构建互利合作的战略框架,维护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审视中国的周边形势,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努力使周边国家同中国的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中国最高层给出的信号十分明确。
然而,上面提到的东亚反导系统确实令人担忧。它是以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基地为核心,以美国盟友日本、韩国等为依托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日本同意在京都附近部署该系统的X波段雷达。美国正在压韩国在其南部部署同样的雷达,韩国尚在犹豫。在东亚部署反导系统的公开理由是,需要应对朝鲜可能拥有的核武器和远程运载火箭。有军事常识的都知道,导弹防御系统是战略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署与否、在哪里部署将对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均势与平衡产生影响。东亚反导系统一旦运行,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将会受到影响。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对中国的外交、军事战略都是严峻的考验。如果把东亚反导系统放在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框架里看,人们会有更多疑问。
2012年,美国国防部曾发表《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报告,其中强调,中国崛起成为区域大国,对美国经济和安全产生潜在的影响。美国应确保有进入这一地区及自由行动的能力,以履行同盟条约的义务及保障国际法的实施。这份报告对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作了诠释。还需要关注的是较少被人提起的 美军“空海一体战”概念。它是美军为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反介入/区域拒止”挑战而发展的一种新型联合作战概念。其思想起源于冷战结束之初,作为作战概念则 一直到2009年才得以成型。2011年底,美国国防部正式成立了空海一体战办公室。这一概念的实施主要在西太平洋地区,事实上美国已经与日本、韩国、澳 大利亚等地区盟国讨论并演练了这样的作战模式。
再从经济和贸易、投资角度来看,美国正在推动的TPP谈判。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总量占世界54%,全球贸易额44%,世界人口40%,拥有 27亿消费者。特别是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前景最为看好的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推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和贸易投资合作,把亚太的“蛋糕”做得更大符合区域各国的长远和现实利益。最近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访问东南亚,提出亚太新战略。
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部分东盟国家等12国参与的跨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TPP)谈判,重点涉及资本开放、国有企业、劳工标准、自由贸 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等。与此同时,美国正与欧盟国家谈判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IPP),内容十分相似。然而这两大自贸区谈判的共同点却是,都将中国排挤在外。美国代表最近的表态很有意思,如果没有听错的话,说是在结束谈判后欢迎中国参加。看来美国心里对此也有纠结。中国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全球贸易额来说,都是全球经济大国,把中国排除在亚太重要的自贸区安排谈判之外,道理上说不过去。现在吸收中国进去谈判,中国自然会在谈判中捍卫和争取自己的利益。这也是谈判各方正在做的,但大方向是建立于亚太各国长远发展有利的区域经济环境。
其实美国不必纠结也不必担心。亚太是命运共同体,中美更是命运共同体。追求互利共赢的地区自贸区安排,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在亚太这条大船上,大家的劲只能往一个方向使,方能和平相处、实现共赢。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