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取得了一项其国家领导人不愿摘得的世界之冠: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石油消费与产量之间的日均差额为630万桶,这就意味着中国需要进口这么多的石油来弥补此项差额。

 

"中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量使该国已于今年9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的一份官方报告中预测,这一趋势明年将会持续。

 

繁荣的中国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提高了该国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也刺激了中国对进口油气的需求量,而中共领导人将此视为战略弱点。

 

中美比较

 

中国拥有汽车的人群日益壮大,造成城市烟雾弥漫,中国政府面临双重压力:本国人民要求污染得到治理,而其它国家则要求中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美国人口仅有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但美国的人均石油消费量却远远大于中国。据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今年九月,美国日均消耗石油和其他液体矿物燃料1860万桶,中国则消耗1090万桶。美国每天生产1250万桶石油,中国460万桶。

 

中国的经济目前虽有所放缓,但今年的预期增长率仍将接近8%,远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值。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销售增长虽然也有所放慢,但今年8月份仍增加了11%。

 

中国政府当前大力鼓励发展风能和电能,使用电动和天然气汽车。但是预计未来数十年内,汽油仍将是中国的主要交通能源。

 

战略弱点

 

政府推出新举措,以改善中国能源强度,即单位产值能耗量。报告显示,这些举措略有成效,但依旧远远落后于发达经济体。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可以通过包括大庆油田在内的国内资源满足本国的石油需求。然而,中国经济增长逐渐超过了其生产能力,现有资源的产量预计也将会减少。因此中国必须增加石油进口量,特别是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进口石油。鉴于动荡的海湾局势和伊朗的政治孤立,中共领导人将这种依赖视为战略弱点。

 

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观察到,中国的国内石油生产量在过去两个月因夏季洪水而受到影响。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及其国外合作伙伴正在努力在该国寻求新的石油源,以及开发类似煤层甲烷的替代物。但是他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堪比大庆油田的新石油储藏地。

 

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已投资了数十亿美元,以开发伊拉克、中亚和非洲的油气资源。按照计划,部分资源将被运往中国,而大多数将被售往其他国家。

 

短期展望

 

液压断裂和其他技术的推出提高了美国油气自给自足的能力,这也是美国石油进口需求量减少的另一原因。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指出,美国的石油和其他液体矿物燃料日均消耗量在过去9个月里仅仅增加了0.6%,约11万桶,部分原因是由于发动机效率的提高。预计明年的消耗量增长率将降至0.4%。

 

据美国政府能源信息署称,总体来说,美国明年仍将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耗国,日均消耗量从2005年的2080万桶降至约1870万桶。中国明年的日均消耗量预计将有1100万

 

七届东亚能源部长会议发表联合声明

 

尼巴厘岛举行的第7届东亚能源部长会议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了东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及加强地区的能源安全和改善获取能源方式等。越南工商部副部长黎阳光先生率团出席会议。


第7届东亚能源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呼吁东亚各国本着开放和高度透明精神,采取必要行动,改善能源效益、 促进发展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和开发其市场及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


《联合声明》指出,出席第7届东亚能源部长会议的各位部长一致同意共同研究建设一个东亚地区的可持续天然气市场,并制定“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负责向未来举行的东盟能源合作论坛和东亚峰会(EAS)递交相关研究结果报告。


《联合声明》强调,各位部长就低碳技术的重要性达成一致。其中包括获取 低碳技术的不同方式, 市场机制,技术转让及国企和私企的参与等问题,从而促进广泛应用 低碳技术等。


《联合声明》称,本次会议对日本提出关于2014年举行东亚能源峰会的倡议表示欢迎,同时一致同意第8届东亚能源部长会议将于2014年在老挝举行。

 

展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对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科学技术院副院长杨玉海说,开展海洋地球物理学研究对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是10月10日在河内举行的第二次全国海洋地球物理学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会议旨在介绍和总结科学家的海洋地质调查及研究成果,讨论2020年海洋地质研究发展方向和2030年远景。根据2020年越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海洋经济产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开采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产品的海洋矿产资源旨在推动未来经济发展。除了石油天然气外,海洋地质专家正调查、寻找东海其他矿产资源和能源。包括可燃冰在内的液化气、多金属矿等能源和矿产正成为科学家特别关注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