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在东海的所作所为中,有两个现象引人注目。第一,中国人性急。他们打算解决围绕这一陷入麻烦的水域星罗棋布的小岛、浅滩和岛礁存在的争端,而且他们打算很快就这样做。表面看来,他们决心通过单方面行动解决领土争端。他们正在有争议的地理位置附近部署优势力量,并对比较弱小的沿海国家或它们的盟国——美国——采取激将法,看它们敢做些什么。

 

如果说忍耐是一种美德的话,最近北京显然失去了这种美德。

 

第二,放弃了大有可为的“小棒外交”。我使用“小棒外交”这个词语,指的是这样一种做法:部署手无寸铁的执法船而不是军舰,对有争议的水域进行巡逻,仿佛这就是自己的正当权利。

 

但是,如果菲律宾媒体流传的说法属实的话,那么北京已在自己的政策组合中加入了海军的“肌肉”。例如,中国已向斯卡伯勒浅滩派驻护卫舰,以帮助驱赶菲律宾水手。部署舰船对这个有争议的环礁实施“包心菜”战略,标志着中国与近年来采取的有条不紊、相对低调的战略彻底决裂。

 

中国在“小棒”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大棒”——人民解放军海军军舰。结果,各种军用和非军用船只组成各种海上力量,在中国的声索水域活动。参与相关活动的不仅仅是政府船只。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将非政府船只、特别是渔船船队视为非正式的海军辅助船只。

 

谁会反对这种做法呢?尽管北京傲慢鲁莽,其专横跋扈的行为在外交和军事层面也已造成了不良影响,但一种新的行为准则也许正在东南亚海域形成。

 

而一种新的行为准则正是目标所在。北京制定并实施涉及船只和飞机过境东南亚海域和空域的规则将成为一种常态。东海将不再是公海,而是成为中国的保护区。

 

如果这种大/小棒外交奏效,每次较量——不管是围绕斯卡伯勒浅滩、第二托马斯暗沙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的较量——在媒体或外交界引起的骚动会越来越小。这种争执将弱化为背景噪音。请想一想,去年,斯卡伯勒浅滩问题曾连续数周成为报纸的头条新闻。

 

在北京采取“包心菜”战略后,你在报纸上看到过多少有关报道呢?非常少,除非你是《菲律宾明星报》或类似报纸的少数忠实读者之一。

 

越南或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对海洋声索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对河内和马尼拉而言,政治上的利害关系非常重大,因此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然而,不管决心如何坚定,没有哪个东南亚国家拥有足够的军事手段能在海上展开富有意义的大规模或持久竞争。菲律宾海军也只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艘老式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