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智库和政府一直在从儒家传统中寻找最佳答案。上世纪90年代,他们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这个说法强调中国软实力的上升,意指中国崛起对邻国和世界不构成威胁。

 

不过,这个术语引发争议。许多人觉得崛起的提法会让邻国感到不安,也有人认为现在谈论崛起为时过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自2006年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将崛起更改为发展。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在外交上会保持低调,把重心放在应对国内挑战上。这种挑战在中国以各种形式呈现,无论是食品安全、城乡差距,还是农村教育、农民工问题,每一个都与三农有关,都有可能毁掉中国的崛起或和平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仍将是中国新领导层的头等大事。

 

不过,近年来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丢弃了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战略。自本世纪头十年中期,中国开始在与邻国的冲突中采取最大化立场,如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或与越南菲律宾和其他国家的东海争端。美国向亚洲转向的举动应该在这种背景下来看。

 

因此,尽管中国竭力辩称其崛起或发展是和平的,但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不过,一旦习近平接掌党和军队,情况可能会改变,最近我们从他的表态当中看到了不同。比如,不久前与外国专家交流时,他似乎重申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本质。他说,中国不谋求称霸或扩张,继续向外部世界开放。中国和平发展,谋求互利,不谋私利,不损人利己。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涉及主权争议的问题上,仍需要邓小平的智慧。中国以前曾不止一次地诉诸武力解决争端,如果这种事再度发生,那么中国的长远目标将遭到严重破坏。(作者为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授狄伯杰,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