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认为目前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模棱两可,为避免中美在东中国海或东海爆发军事冲突,美国应当与中国共同修订海洋法的实施规则,以求不再发生2001年东海撞机那种的偶发事件。现将文章主要内容直译如下:

东中国海紧张局势上周达到顶峰,中国宣布在东中国海划定防空识别区,美国在上周一派出2架B-52轰炸机通过了中国防空识别区,使地区爆发冲突的威胁增加。防空识别区的海空使用成为法律问题,让研究国际法的学者很感兴趣。紧张的地区局势虽然有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是战争风险也在增加。

从法律角度看,东中国海局势的领土争议有历史原因,中国和日本都宣称对钓鱼岛/尖阁群岛拥有主权,如何对钓鱼岛命名取决于对主权的立场。但是即使争议主权问题明确之后,也会存在周边空间的诸多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中国和日本作为当事国,海洋领土分为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管理这些区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权利。但是不同国家对法律规范有不同的解释,依据是国家向专属经济区投送军事力量的能力。

从政治角度看,当前的紧张局势让人想起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美国海军EP-3侦察机与中国空军歼08战斗机在东海相撞,由于在中国专属经济区相撞,美军机组在中国领土迫降,中国在飞机上呆了11天,在几个月后归还飞机。美国做出准道歉后事态才使事件得以平息,但是美国政府坚决否认派出EP-3在中国专属经济区飞行违反国际法,理由是一些国家习惯于扩大专属经济区的主权要求,如果不进行制止,那么这种要求将得到国际法的支持。2001年的撞机虽然成为历史,但是引发类似冲突的环境仍旧。

今天,美国和中国之间没有军事交流渠道来遏制潜在的军事对抗,2001年撞机事件以来中国的军事能力增长引人注目,在海洋上下的动作不断增加,虽然中国海军仍没有向远岸海域投送兵力的蓝水作战能力,但是正在快速建设现代化的舰队对周边国家和美国提倡的“公海航行自由”形成了现实威慑。

东海领土争端涉及6个国家,但是涉及的问题是岛礁,而东中国海的争议是岛屿,关系到周边海空的权益问题。菲律宾正在试图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求助与国际法,但是中国拒绝接受,强调领土争议应当通过双边对话解决。

联合国海洋法几十年来一直是草案,需要在爆发冲突之前形成具体措施,但是美国的军事武断和中国增长的军力使这部法律变得模棱两可,两国应当建立关于航行规则等具体实施细节,避免在两军遭遇时引发军事冲突。

奥巴马政府亚太轴心战略强调美中两国在太平洋的关系,但是北京的领导人怀疑美国的亚太战略是在遏制中国。未来10年,美国都要积极应对习近平政府的对外政策,因为华盛顿不可能等到2022年时出现更容易对话的中国领导人,也不能让两个大国真的爆发军事冲突。

2001年撞机是偶发事件,希望它不再发生。

作者简介:玛格丽特-K-刘易斯(Margaret K. Lewis),Seton Hall法律学院副教授,曾撰写分析报告《中国撞机事件中的国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