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预测中国崛起以及中美关系的互动可能会因擦枪走火而爆发战争,境外华文媒体指出,这样的预测是杞人忧天。但随着中国利益的扩展,中国军事力量也必须为其保驾护航。在此过程中,为了消除国际担忧和国内阻力,中国要把军事崛起放置于大国责任的构架内,不搞军事竞赛并主动寻求国际合作,同时尽最大努力促成军工产业的改革。

 

泰国《世界日报》社论称,在军事领域上,美国在东北亚显然遥遥领先,透过美日“2+2”会谈与不断强化的美日安保联盟,日本不仅加速推出新防卫计划,并着手修订日美安保指南。安倍的大动作无疑将有助日美两国强化彼此的安保联盟。

 

在此同时,中国海军战舰与潜舰不仅近月来频频在近海与太平洋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之间穿梭。北京显然在不断测试自己突破第一岛链、直奔第二岛链与航向太平洋彼端的能力。

 

在亚太局势如此情况下,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专文分析中美开战的诸多因素,其中包括:中国崛起,会扩大对近邻的影响力来寻求安全最大化;其次是美国的“向亚洲再平衡”政策,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军事联系;再次,虽然东亚的军事平衡对美国有利,但区域的利益平衡却倾向于中国,双方都想要逼对方摊牌;最后,美国与中国未能详尽制订一套或明或暗,有助于缓和双方地缘政治竞争的游戏规则。

 

文章还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尚未完全建立,东亚国家担心会因擦枪走火而爆发战争。

 

对此,这种预测其实是过于杞人忧天。事实上,中国崛起是不可挡的趋势,美国不会用冷战的围堵思维来面对中国,而是以接受的态度,希望中国能够融入国际社会,并遵守既有的国际规则,成为负责任的大国。

 

虽如此,中国军事崛起的议题却变得越来越现实。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载《中国要如何实现军事崛起?》一文,文章指,中国经济“走出去”也必然导致战略的“走出去”。任何一个国家,随着其经济力量走向世界,其军事力量也会跟着“走出去”。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低,而且在增加。

 

文章说,中国的军事崛起有需要,也有必然。但军事崛起在一个国家崛起的方方面面中最为艰难。随着中国的军事投入的增加,国际社会也给予中国军事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关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其他国家视中国的军事崛起为威胁,也必然会在军事上和中国竞争,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军事竞赛,这正是中国必须避免的。

 

因此中国不和美国争夺霸权,表明军事现代化保持在防御性水平即可。对外在世界来说,尤其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来说,中国的军事崛起必须考虑到区域化和全球化这两个重要要素。必须把军事崛起放置于中国大国责任的构架内。

 

所以,中国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军事崛起是为了提供区域和全球性的“公共服务”。国际责任也给中国的军事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如果中国能够把军事崛起放置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构架内,其他国家不仅不会感受到“威胁”,反而会感觉到中国军事崛起的必要性。从国际责任的视角看,中国的军事和平崛起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可能的。

 

例如在中国派军舰到非洲马里海湾维持海上航道的安全问题上,在开始的阶段,各国媒体纷纷发表意见,质疑中国,但到现在,这些国家不仅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而且更相信这是必要的,是中国的责任。

 

除此之外,《联合早报》文章还说,中国的军事崛起还要寻求不针对他国而针对区域或者国际秩序建设的国际合作。这种秩序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合作组织。这类区域组织是针对解决这个区域内的共同问题。

 

在军事层面,上海合作组织所要解决的是恐怖主义,它并不是针对其他任何国家的。随着各种要素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这类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

 

最后,就是要保证中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不使国家财政被拖垮,《联合早报》指出,中国既要避免和美国进行军事竞赛,也要避免国民经济军事

 

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在缅甸召开

 

东盟外长非正式会议1月17日在缅甸古城蒲甘市举行。这是缅甸担任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一职以来的首个活动。越南外交部部长范平明出席会议。

2014年东盟主席国把今年的主题定为“团结前进,建设和平繁荣的共同体”。围绕这一主题,会议集中讨论四个主要内容,具体包括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措施和2014年的优先方向;构建2015年后的东盟远景;深化东盟对外关系;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等。


关于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进程,与会代表均认为2014年是关键一年,东盟需要努力完成东盟共同体建设进程的剩下工作量,保证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效果,把资源集中在优先领域。


关于政治安全问题,东盟应优先维护地区和平安全环境,继续增进互信,分享各项准则。此外,应大力推进东盟在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海上人道主义救援、预防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


在经济方面,东盟外长一致同意加快推进2013——2015年优先措施的实施进度;落实好所签署的东盟各项协议以及东盟与各伙伴所签署的各项协议。


在文化社会方面,东盟应把精力集中在应对新兴挑战;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动东盟共同体宣传力度;增强共同体意识等。


在谈到国际和地区问题时,与会代表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东海问题上。各国外长对东海最近情况表示担忧;对东盟有关东海问题六点原则再次作出肯定;再次重申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安全与航空、航海自由等的重要性。各国部长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在遵守国际法,其中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海上争端;全面落实《东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旨在营造互信的安全环境。与会代表同时强调了早日制定《东海行为准则》(COC)的重要性。


关于对外关系,各国部长均认为应进一步促进外交关系;继续发挥东盟的核心作用,在解决地区重要问题上加强与各伙伴的合作,确保东盟在正在形成的地区架构中的核心角色。


在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强调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东盟目前和未来的任务。具体包括: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加强东盟团结;继续扩大与各伙伴的关系;发挥东盟在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环境;制定长期规划,推动东盟今后的发展。


在谈到东盟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范平明部长强调,2015年建立东盟共同体后的远景应保证下列主要原则:(一)继承和发挥东盟共同体建设三大支柱上所取得的结果;(二)在把东盟互动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同时建设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发展、多层次连接和互动并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地区。(三)巩固东盟价值观和准则并逐渐推广到整个东亚地区;(四)为建设强大的东盟共同体采取措施;(五)加强东盟共同体各机构的配合效果,支持东盟秘书处能力建设,增强东盟在重要的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话语权。


在谈到东海问题时,越南政府副总理、外交部长范平明强调了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安全和航海自由与安全;恪守国际法、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东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保持克制,不采取使紧张局势升级的单方面行为;展开务实性的谈判,尽早达成《东海行为准则》(COC)等的共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