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中国在经济上很快将超过美国。实情:中国距离超美还远着呢,除非我们自己出问题,不然中国不可能超过美国。有人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世界经济领袖将易主;中国将超过美国。据说这是根据中美GDP增长预测的。这种看法存在多个错误。首先,GDP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重要。一年的产值不是“经济”。衡量“经济”更靠谱的指标是国民财富存量——即漫长历史里积累 的所有财富。2012年美国私人财富约为70万亿美元,而中国为20-25万亿美元。美中财富差距的绝对值接近50万亿。

 

 

误区2:中国军队1979年后就没打过仗,未能认识到高科技引发的重要变化。实情:解放军已是一支现代化军队,对质量的重视已有20年。中国军队密切观察过去20年的冲突,着重于提高质量,虽然其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队。简言之,这不是你祖父时代的那支解放军了。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中国军队就致力于现代化,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做准备。根据他们对“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等作战行动的分析,解放军认识到,现代战争的胜利是由在陆、海、空和太空及网络空间的战斗力决定的——这就需要装备先进、训练有素的军队,而不是毛时代的“人海”民兵。

 

 

误区3:中国正进行倾向市场的改革,进行从投资向消费的调整。实情:中国从2005年后就没再进行倾向市场的改革,调整也只停留在口头上。2013年上半年,中国投资又增长20%,零售仅增长12%。

 

 

误区4:中国必然会进行政治改革。实情: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逻辑关系薄弱。经验告诉我们,政权类型和发展之间没有系统性关系,有人认为在亚洲背景下的经济增长在集权统治下才能最好地延续下去。清楚的是,政治或经济改革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任何改革必然产生赢家和输家;同样重要的是,改革可能为不稳定创造条件,因为权威界限会变得模糊,而且要付出额外成本。

 

 

误区5:接触中国本身就有价值。实情:拒绝接触中国危险,但只有怀着清晰的目标接触中国才有效果。缺少清晰的目标和战略意味着夸夸而谈取代行动和思考。美中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很重要,但如果举行峰会和对话,仅仅是为证明两国有峰会和对话,那就于事无补。所以,与中国有效接触,需要美国保持一贯的目标和讯息,在美国各部门间先达成共识,再向中国人公

 

 

俄专家:中国与美日联军对抗将必败无疑

 

 

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主任、《莫斯科防务简报》主编瓦西里·卡申在接受《观点报》采访时指出,在海军方面中国暂时还不具备压倒性数量优势,在质量上则暂时远远落后于日本海上自卫队。他推测称,如果中日围绕岛屿争端爆发军事冲突,极有可能会以中国屈辱性的失败而告终。他说:“如果发生大致相同兵力的交战,那么中国将会遭受严重损失,而且未必能对日本人造成大体相当的损失。目前日本在技术装备上拥有重大优势,在人员训练上具有巨大优势。”

 

 

俄专家称,尽管日本在自卫队数量上不足中国军队的十分之一,但它拥有美国这个超级盟国的重大优势,如果中国与美日联军对抗,最终将必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