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在印尼巴厘岛举办
为落实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尼和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取得的成果,中国与印尼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于2013年11月21-2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功举办。
为落实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印尼和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取得的成果,中国与印尼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于2013年11月21-22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成功举办。
张占海司长在大会致辞中对各位与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国家海洋局与东盟国家相关的海洋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硕果。推动海洋合作成为各方高层的共识,建立了稳定的海洋合作机制和平台,共同实施了一批合作项目,开辟了发展蓝色经济的合作新领域。中国国家海洋局希望与东盟国家的海洋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机制,夯实合作平台,利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资源开展务实合作项目。并提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未来十年行动计划:增强海洋知识、服务与创新》。这些提议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
布迪主任代表当地承办方对各国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愿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他表示,东南亚地区地处太平洋、印度洋、安达曼海和东海海域之间,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南亚地区面临着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海岸带退化等问题。东南亚地区应在海洋观测和监测、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期待与中方开展合作。此次论坛拟讨论东南亚地区共同关心的一些海洋环境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国家在海洋领域的交流 与合作,共享海洋科技成果。
艾哈迈德局长在致辞中强调,东盟国家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与海洋密切相关,应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海洋领域的合作,加深对海洋的科学认识,促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在海洋观测和预报领域的合作,提高东南亚地区防灾减灾的能力。
此次论坛包括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观测与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海洋经济与海洋政策等5个议题,与会专家围绕上述议题开展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并就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与减灾系统、东南亚海洋濒危动物与生态系统保护、气候变化、海洋污染与修复等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经过与会专家和政府代表的充分讨论,此次论坛紧密围绕海洋科技合作,以正式会议文件形式形成了如下成果:(1)建议制定未来10年中国-东盟国家海洋合作计划,包括能力建设、服务及创新,以进一步促进海洋知识和政策的交流,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2)东南亚各国期待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海洋科技领域的合作;(3)建议适时成立中国-东盟海洋科研院所合作网络,促进资源共享并深化国际合作;(4)将分别在泰国和马来西亚举办第二和第 三届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
基于中国发展的海浪-环流耦合理论、海洋环境一体化预报技术、高性能并行算法等核心支撑手段开发的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建设已顺利开展3年,中国的合作伙伴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高度评价了该项目取得的进展以及对他们预测能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等的巨大带动作用。通过此次大会,越南、缅甸和柬埔寨明确表态参加该项目。
中国-东盟海洋科技合作论坛的召开,对于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国家海洋部门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开展海洋观 测与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经验、技术交流与合作,维护东海及周边稳定与合作,增强该区域科学家的友谊,以及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事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