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不断向伊朗和苏丹等国寻求石油
日本《外交学者》11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向伊拉克寻求石油。渴求能源的中国近年来斥巨资收购加拿大油田、依赖伊朗和苏丹等国石油推动经济增长,这些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北京对另一个石油主产国与日俱增的兴趣却几乎没引起注意。作为伊拉克的主要伙伴及其丰富能源的最大受益者,中国(而非西方)同伊的关系如今被称为B&B(北京和巴格达)贸易轴心。若按目前趋势发展,这个中东国家有望成为下一个“石油超级大国”。
日本《外交学者》11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向伊拉克寻求石油。渴求能源的中国近年来斥巨资收购加拿大油田、依赖伊朗和苏丹等国石油推动经济增长,这些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北京对另一个石油主产国与日俱增的兴趣却几乎没引起注意。作为伊拉克的主要伙伴及其丰富能源的最大受益者,中国(而非西方)同伊的关系如今被称为B&B(北京和巴格达)贸易轴心。若按目前趋势发展,这个中东国家有望成为下一个“石油超级大国”。
过去几年,美国疲于应付伊混乱局势,中国则一直颇为耐心地在替补席上静静等待。后萨达姆时代,伊拉克多数石油合同都被给了西方企业。但随着西方转向更听话、易控的北方库尔德地区。由此造成的真空令北京难以拒绝。自萨达姆政权垮台至2010年,中国共在伊投资了5家大型油田,其中1家在库尔德地区。中伊关系已步入正轨。2010年北京免除伊约80%的美元债务,并签署巨额贸易协议。在中国试图扩张羽翼渐丰的国防工业之际,伊将在未来某一天从中国购买武器装备的想法并非不切实际,这也将进一步巩固北京在伊的存在。
中国在伊的前景令人艳羡。向北京的倾斜也将给伊和中东带来深远影响。伊油气储备的2/3在南部。2020年中国企业参与的工程规模将达到伊600万桶/日石油产量中的至少200万桶。中国2011年从沙特进口石油约97万桶/日,目前从伊朗进口52万桶/日。持续下滑的石油产量将削弱伊朗石油出口国地位。委内瑞拉对华出口约170万桶/日,产量也在下降。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约37.5万桶/日。而莫斯科把石油当经济武器的做法及它对中国崛起的猜忌,会令北京确信俄绝非靠得住的来源。北京还意识到,重大投资会在加拿大引发争议。看完这些,就很容易理解北京为何越来越转向伊拉克。
随着在中东投资增多,北京需保证油气能自由运往中国。过去20年中国大举打造海军的一大原因正是确保能源通道通畅。北京还希望获得维持在传统战场以外地区发起军事行动的永久海军力量。很明显,能源的自给自足再加上华盛顿“重返”亚太的战略,将令美国减少在中东的兵力。相反,波斯湾对中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只会继续提升。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