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文章称,五角大楼的“空海一体战”计划颇有道理。过去20年来中国一直在研发一系列武器(特别是反舰导弹)。

 

 

五角大楼的对策就是空海一体战。若付诸实施,必导致对中国的猛烈攻击。简言之,它意味着对华全面战争。有人称这是军方争取更多预算之举。有人担心这会导致美中武器竞赛。还有人说,同样目标完全可通过其他战略(不那么具有攻击性的)实现,比如对中国实施封锁。最主要的是,空海一体战很可能造成局势升级,最终引发(美中)核战争。

 

 

五角大楼称该计划不针对特定对手。但事实上,只有两个国家拥有先进的反介入能力:中国和伊朗。而对美国在海洋的主导构成最强挑战的是中国。

 

 

空海一体战的主要缺陷不仅在于采取了过于进攻性的军事反应。它还是在一种外交政策真空中发展起来的。若美国对中国军力及其地区和全球野心进行彻底评估后发现,中国人正谋划采取武力扩张领土或取代美国超级大国地位,那空海一体战或许就是适当的。

 

 

即便此类评估得出结论,与中国可能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仍有时间和空间去实行其他不这么危险的策略。如建立“互相保证克制”机制,不试图将中国邻国拉入各自的势力范围,而将其当成中立缓冲国。

 

 

作者阿米泰·伊兹欧尼,乔恒

 

 

媒:争夺海底矿产 中国仍是游戏新手

 

 

香港《南华早报》文章,原题中国与外国对手展开开采海底宝贵矿产的竞争。随着近期实现了盼望已久的开采水下资源的愿望,中国似乎已稳获支撑其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就在面临国内自然资源枯和国外矿产价格攀升之际,中国被国际海底管理局授权,成为竭世界首个就3种主要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和多金属硫化物)均拥有专属勘探矿区的国家。

 

 

然而,中国海底开采雄心正遭遇意想不到的障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是这个游戏的新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美日等国就已对富钴结壳矿区展开密集调查并收获颇丰。此外,中国还依赖海外提供勘探技术和设备。由于担心中国将此类技术应用于本国工程和军事,多数国家都限制对华出口先进产品。在缺乏最佳技术和设备的情况下,一些研究人员怀疑中国能否如愿以偿。

 

 

中国钴储量很少,但未来将急需这种金属。钴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业,工业电池可能是对钴消耗量最大的产品。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电动汽车成熟时,对钴的需求将呈爆炸式增长。这或许也是北京如此迫切确保获得海底勘探权的原因。

 

 

除了开采难度大,水下设备研发也面临不小挑战。这或许是令北京更头疼之处。中科院声学专家王秀明表示,中国在采矿技术竞争中仍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国际市场上约80%至90%的地球物理测量设备都不许卖给中国,“他们担心我们抄袭设计并将技术应用于军事……当我们参与到竞争中时,外国已领先数十年,短期内无法消除这种差距。”由于面临技术限制和潜在的损害环境等拦路虎,中国目前不得不努力克服这种手握新资源时的沮丧感。

 

 

作者史蒂芬·陈,王会聪译

 

 

国将向东南亚国家官员提供更多培训

 

 

港媒称,李克强总理承诺要向东南亚国家的官员提供更多培训,这中国与对其日益增强的实力保持警惕的邻国构建信任的最新举动。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在与东盟成员国领导人的会晤中,李克强要求增加人员交流,加强相互了解。他说,除扩大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外,人力资源培训是他们可以展开合作的一个领域。

 

 

中国一直在向东盟官员提供培训,共青团支持下的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自2002年以来针对东盟官员已举办了26个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的官员超过1000人。

 

 

报道称,在加强对东盟官员培训之时,中国与邻国的关系纠缠于领土争端之中,而其他重要的地区力量迫切希望构建与东盟的关系。

 

 

暨南大学东南亚事务研究专家张明亮说,北京针对中国的司法体系提供了一些培训项目。他说:“这些项目有助于东盟官员与中国打交道。北京可以培养了解中国、长期支持中国的东盟官员。这是构建信任的战略之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贾秀东说,通过这些培训项目,中国可以对东南亚国家的发展需求进行评估,看看它是否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