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崛起的中国面临更强固的美日同盟
日本《外交学者》2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感到不安全的全球大国如今中国更加坚决、自信和确信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实际上,财富及随之而来的硬实力,反而令中国举止显得更加不安全,而非更加安全。不安全感——而非新的自信,才是对当下中国外交特点的准确描述。
日本《外交学者》2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感到不安全的全球大国如今中国更加坚决、自信和确信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但实际上,财富及随之而来的硬实力,反而令中国举止显得更加不安全,而非更加安全。不安全感——而非新的自信,才是对当下中国外交特点的准确描述。
最能看出这点的不是大地缘政治,而是琐碎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柬埔寨就是典型例子。毛时代后期,柬埔寨做什么几乎没有北京不知道的。40年后,如今的柬埔寨已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邻国。金边的主街虽然仍叫毛泽东大道,但柬真正关心的是在广东的商机,而非与北京的政治关系。
中国的投资和贸易很受欢迎,但北京至高无上的日子早已过去。同样情形出现在越南、缅甸、菲律宾和老挝。冷战造成的非友即敌的选择时代,留下了一个总是改变效忠对象的地区。如今,中国虽然还在徒劳地寻找筹码,但它深知,即便无限的贸易、援助和慷慨也买不到多少忠诚。
中国现在是世界老二,但反而比其国力较小时更孤立。与朝鲜和巴基斯坦的牢固关系算是例外。但人们不禁纳闷,这种周边环境下,北京为何还要费劲去结交这种充满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朋友”。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对朝鲜相对无力。平壤几乎每天都在显示:北京对其影响力有限。
在中国官场中,老二的结局往往很惨。第二把交椅可不好坐。现如今,中国发现自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几乎公认的美国下滑后的大国头衔继承者,就像夹在岩石与险境之间。
外界对中国的地位和权力的期待,令其感到更加不安,更加狭隘地关注较小的战略问题。世界仍在等待中国对其充当什么角色发出更大胆的声明。但迄今这个国家的执政精英无人明确表述。这尤其表明,在种种汹涌的民族主义姿态表象下,中国如今感到不安全和不确定。
日本《外交学者》2月19日文章,原题:中国必将面对更强固的美日同盟随着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地区影响力逐渐上升,一个复杂的外交问题浮现出来。在东中国海领土争端中,中国的防空识别区被外界、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友,视为北京咄咄逼人的例证。如今,中国需要同时兼顾与日本的对峙和与美国的接触。中国试图与美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但很有可能将面对一个强固的美日同盟。
中国所提“新型大国关系”是大国之间的平等关系——至少北京希望如此。从避免战略误解和冲突上看,这种关系肯定受美中欢迎,但这个概念短期内不应被高估。美国肯定不允许在其主导的权力格局之外出现新型关系。因此美中新型关系将是金字塔结构内部的妥协,而非平等分享全球霸主地位。
布拉马·切兰尼在《日本时报》撰文称,日本“发现自己日益受到美中关系的冲击”。而对美日来说,彼此加强承诺和信任远比华盛顿与北京这样做来得自然和可行。在日益不平衡的东亚地区,美国加强与日本的关系,进一步确保共同承诺,要比寻求与中国一时的战略互信更为迫切、也更为有利。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