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中国的整体发展轨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该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轨迹更是如此。约翰.希克曼最近在《外交政策》杂志上撰文明确称,中国正在追赶美国并“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航天超级大国”。但在作者看来,这种说法有些牵强。

 

文 章指出,当前的问题在于,中国要想方设法将雄心壮志转化为实际成果。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商用太空产业是中国无法企及的。诚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 称为NASA)如今只能获得不足1%的美国联邦预算,但美国的真正实力主要植根于该国的私营部门。与参与本国航天业发展的中国私营部门相比,美国私营部门 的作为要大得多,这也让美国在太空技术创新领域占据很大优势。还有一个事实就更不在话下了:高科技和防务产业也在参与太空项目,而美国在上述产业的优势是 不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消失的。

 

文章表示,虽说在1995年和1996年连续遭遇失败后,中国的航天计划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种令世人瞩目的崛 起之势一直以利用俄罗斯技术进行逆向工程作为辅助手段。仅靠模仿他人,中国赶超其他航天超级大国的能力会很快达到极限。还有一个不利因素:就开展太空国际 合作而言,美国已采取多种举措孤立中国。中国在获取最新技术方面严重受限,就连中国人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事实,该国近来更加侧重提高创新能力就反映出了这 一点。但总体上讲,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

 

文章指出,如果雄心壮志可被当作中国主宰太空潜力的一个因素的话,那么人们也须考虑 到美国探索遥远太空的远大抱负。即便中国在近地轨道范围内迅速追赶现处于主宰地位的美国,但中国的太空计划也基本上只限于这一领域。而美国的眼光则已超越 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再有,对美国航天飞机退役的担忧或许是空穴来风。NASA已利用商用太空业填补其在载人航天能力方面出现的缺口。最后还有一个人们不 能忽视的因素:经验。美国宇航员拥有数千小时的太空飞行经验。对于中国刚刚开始面对的种种问题,美国宇航员早就有经验加以应对了。

 

文章说, 尽管存在上述束缚,中国的航天计划仍可取得非凡成就,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但要保持这种发展轨迹,中国就需实施改革。中国实际上已表明,它深谙实 现航天商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幸运的是,该国也确实享有一些重大商业机遇。在拉美,委内瑞拉等国当前指望中方提供太空技术和发射服务。非洲也有此类需求。鉴 于中国在家门口就有一个发展速度最快的商用太空服务市场——即东南亚地区,就实现创收并以此为有关研发融资而言,中国大有潜力可挖。为此,中国应在全世界 积极发展潜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