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举例说,中国研发WS-10A发动机已有25年,希望以此取代歼-10/11/15/16战机上使用的俄罗斯AL- 31F发动机。但是这一过程并不顺利。AL-31F在由俄罗斯交付给中国后,在900个飞行小时内运转正常。中国工程师们已找到了如何对这款发动机进行微调、使其工作时间提高到1500小时的秘诀。

 

但是,这种微调一直没能实现预计的效果,因为中国无法生产出符合质量和耐用性需求的核心部件。十多年来,中国一直希望摆脱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但一直未能如愿。这也是这项160亿美元投资的主要原因。

 

在12年中,中国进口了与WS-10A类似的两款俄罗斯发动机。一款为价值350万美元、装备于苏-27/30上的AL-31,另一款为价格250万美元、装备于JF-17(中巴共同研发与F-16十分类似的机型)的RD-93(是米格-29所装备的RD-33的另一种版本)。

 

在此期间,中国工程师们潜心研究,希望掌握制造一款俄式AL-31F的中国版本的技术。目前,他们已经可以在纸上设计出能与西方竞争的WS-10A发动机;但在地面测试时,该发动机的可靠性、持久性都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