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美想要建立“新型关系”似乎很难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网6月11日文章,原题: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很难出于担心唯一超级大国与快速崛起的挑战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国说在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细看会发现,中国想要的似乎恰恰是种传统的大国关系,它具有大家熟悉的划定势力范围的意图——尽管北京没采用这个说法。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太平洋论坛网6月11日文章,原题:一种“新型大国关系”?很难出于担心唯一超级大国与快速崛起的挑战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中国说在寻求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但细看会发现,中国想要的似乎恰恰是种传统的大国关系,它具有大家熟悉的划定势力范围的意图——尽管北京没采用这个说法。
北京讨论与俄印日的关系时,从不谈新型大国关系。它们或许是多极世界的新极,但似乎还达不到“大国”层次。
“新型关系”让人想到美苏争霸,尽管每个参与对话的中国人都避免给美中关系套上冷战框架。美中每次讨论,信任都是中心话题。也就是说,新型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但建立信任的担子首先落在美国人肩上。中方表示,中国从未做过任何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事,而美国在这方面做的不能令人满意。
不论如何延展,中国“核心利益”始终存在地理上的连贯性,从中可看出“新型大国关系”的面貌:轮廓就像门罗主义——中国的势力范围。在此范围内,北京拥有左右亚洲重大事态的权力。这也透露出美中关系中“互相尊重”的含义。在中国人看来,“尊重”意味着在讨论北京关切的问题时“顺从”中国的意愿。
中国对地位的要求还根植于某种国家认同,这与美国相似。两国都自视与众不同:中国是“中央王国”,美国是“山巅之城”。这种认同,加之美国历史上对势力范围的宣言,无疑刺激了中国试图获得对其近邻的更多影响力。可惜,邻国担忧北京的野心,转向华盛顿求助。美中关系是十分重要,但北京别指望与华盛顿建立“一种新型大国关系”以给中国在亚洲的行动一张空白支票。
澳大利亚《商业观察家》6月12日文章,原题:一个柔韧的中国只是加州之梦在中国战略家看来,未来理想的中国版G2是怎样的?华盛顿承认中国在亚洲的势力范围,而北京将东太平洋及大西洋视为美国天然的战略后院。这种方案存在问题。首先,亚洲已成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公司全球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华盛顿若将西太让给一个战略对手,就等于放弃保护其国家商业利益的职责。
另外,亚洲日益发展的消费市场对美国未来的经济命运至关重要。第七舰队的作用是确保战略稳定及海上贸易路线的自由开放,这点将来会变得更重要。没哪位美国总统能说服美公众放弃控制,转而依靠解放军海军的善意。中美之间存在诸多妨碍战略互信的因素:一个老牌强国与一个新兴强国很少能和睦相处。
此外,中国宣称对几乎整个东海拥有主权。北京是否会不考虑政治关系,向所有国家提供自由和开放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实际上,从北京之前的行为来看,它更愿使用经济手段惩罚他国的战略和政治决定。
中国版G2行不通的第三个原因是,若设立此类方案初衷是确保稳定,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抵制另一个亚洲国家主导,是几乎所有现代亚洲国家历来的大战略——因此普遍接受不属于亚洲的美国人充当战略主角。若美国“让出”亚洲,日本、越南或澳大利亚诸国都不太可能顺从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秩序。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