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危机之后的这些年证明:某些事情可能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中国并没有开启新时代,它的一些失误说明了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世界领袖的原因。即便中国如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的那般在接下来十年内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但中国依旧无法撼动美国在全球事务上的主导地位。中国显然不缺雄心壮志——它在军事、经济及政治地位上都在挑战美国,但在上述各个方面,中国都暴露出了自己的局限。

 

中国的强势立场日渐将邻国推向美国的怀抱,飞速发展的中国被经济同样迅速发展的韩印越南等邻国包围,这些国家也认为当前是它们的最好时代。甚至连经历了20年衰退的日本仍然拥有实力强大的海军和全球第三大经济规模。被强大、自信且同样希望谋取利益的诸多国家包围,是中国战略上的不幸。

 

在经济层面上,中国瞄准了美国实力的另一支柱:美元的主导地位。中国正试图将人民币打造成为国际主要流通货币。毋庸置疑,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将得到增强,但取代美元的地位则完全是另一码事。一来,国际储备货币并不会轻易改变,除非发生重大危机。不过,美国共和党人在国会辩论曾非正式地表示考虑过债务违约等问题,但美元并不会丧失领先地位,除非美国自愿放弃。此外,若想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中国必须进行大规模改革。

 

中国正从政治层面对美国发起挑战。中国对推广“软实力”非常感兴趣。中国在世界各地开设数百所孔子学院,北京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改善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但这些办法并不会奏效。当中国的经济规模最终超过美国的时候,美国必须接受新的身份地位。不过,美国仍然保有的一个重大优势就是,那就是其保持和发展的重要伙伴关系。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美国与中国的势力平衡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个国家能够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而这方面则是美国更为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