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11月3日报道,习近平接掌共产党领导权一年后的今天,美国高级官员说,从气候变化到朝鲜的核野心,中美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加强了合作。他们还认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增加双边军事接触是一种重要的缓和手段。

 

 

在经济方面,华盛顿密切关注中国11月9日至12日举行的共产党会议。预计届时将公布习近平旨在进一步开放中国这个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计划。

 

 

报道称,两国官员都说,他们致力于开创中国所谓的“新型大国关系”,也就是在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中美之间的敌意。

 

 

美国国务院负责亚洲事务的高级外交官丹尼尔·拉塞尔说,在华盛顿看来,这个概念意味着“世界上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一个崛起、强大、稳定、繁荣的中国,以及一个继续充当自由、民主、自由市场和规章化体系先锋的美国”。他还说,华盛顿和北京意图“避免新兴大国和现有大国必定要发生冲突的态势”。

 

 

在谈到有所改善的工作关系时,美国官员最常举出的具体例子就是朝鲜。该国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项目被视作亚洲最严重的安全威胁之一。

 

 

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说:“我们注意到(中国)在向朝鲜施压的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原因之一是春季的一系列挑衅行动令他们不安,因为这些举动在破坏该地区的稳定……归根结底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报道称,美国及其盟友经常批评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决议执行不力。中国9月公布了一份禁止向朝鲜出口的技术和商品的详细清单,因为这些技术和商品有可能被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报道指出,中美在朝鲜问题上的分歧不断缩小,是习近平今年6月份在加利福尼亚州与奥巴马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的主要成果之一。那次非正式会晤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互信。

 

 

中美关系以往曾出现过先升温后降温的现象,分析人士警告说,要等到11月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它的议程才能开始清楚地呈现出来。

 

 

美国财政部10月30日说,中国不是货币操纵国,自2010年6月以来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12%,同时又说,人民币的价值仍然被低估。不过,在提交给国会的半年度报告中,批评中国的声音比较沉默,不像对德国的抨击那样引人注目。报告批评德国注重出口而不是拉动内需,从而破坏了欧洲的经济稳定,损害了全球经济。

 

 

然而,在人权和地区安全的问题上,有着更多的问号。奥巴马没有放弃人权议题,但为了中美关系,显然决定不使之成为孤注一掷的议题。

 

 

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斯蒂芬妮·克莱恩-阿尔布兰特说,习近平脱离了北京一向以来的被动和处于守势的外交政策。她认为习近平在试探美国的盟友,抗拒奥巴马作出的把外交和安全重点转向亚洲的决定。

 

 

美国官员说,他们预计北京不会让与日本或其他相邻小国的海上争端升级,因为这样有可能破坏中国的经济增长。

 

 

美国一位高级官员说:“如果习近平想要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2049年之前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他们不会希望受到任何破坏或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