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11个国家的舰艇参加了此次演习,参演兵力组成1支特混编队,包括1艘导弹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以及5艘导弹护卫舰、1艘登陆舰和2艘巡逻舰。编队设3个特混分队,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青岛舰编入第3特混分队。3天里,特混编队演练了屏卫行动、单舰登临、航行补给等多个科目。

 

 

早上7时,11艘各国舰艇在澳大利亚“帕拉玛塔”号护卫舰指挥下,以马来西亚“杰巴特”号护卫舰为基准舰,组成代号为“袋熊”的屏卫队形进行航渡。屏卫队形是外军特别是指北约国家一种舰艇编队的名称,它以目标舰船为中心,编队各舰组成特定队形实施海空警戒,也就是通常的防卫队形。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海况恶劣,阵风达到9级,各舰左右横摇超过10度。青岛舰按照演习指挥舰的导调,与其他舰艇保持整齐队形,澳大利亚海军直升机对屏卫队形进行了航拍。

 

 

中午12时,特混编队完成10多个小时北约传统的训练科目屏卫队形变换和海上补给后,在杰维斯湾转入抛锚。至此,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首次海上安全实兵演习海上科目全部结束。明天,各国参演舰艇受邀代表将在克里斯韦尔参加演习总结和澳海军国际舰队检阅任务部署会。

 

 

此次演习,各国海军间通过《多国海上战术信号与机动手册》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海上合作和信息共享能力。主办方按北约国家舰艇通常的护航队形即屏卫队形,指挥各舰实施海空警戒,组织较大强度的昼夜间队形变换,并对参演舰艇占位准确性实时评分,促进了各国海军相互学习交流。通过实际组织登临检查演习,各国海军间对海上临检行动的组织程序、报告事项、处置原则等达成了一些共识,有助于在国际法框架下对军舰执法权的规范和统一,为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奠定了良好基

 

 

定中国与东盟关系阴晴的关键因素

 

 

中国主席习近平即将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东亚系列峰会,这将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8月底,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在北京举行纪念活动,双方共同规划蓝图,表示将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新时期更上一层楼。

 

 

中国与东盟国家或直接接壤,或隔海相望,可谓山水相连,毗邻而居。远亲不如近邻,这一地缘优势独一无二,不可替代。1975年,中国正式承认东盟,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开启了双边关系友好交往的新阶段。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亚金融危机使中国与东盟意识到,有效抵御风险,就必须同舟共济。这一观念大大拉近了彼此的关系。

 

 

中国已迅速跃升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2012年已超过4000亿美元,相较于10年前增加4倍多。正是经贸关系的强化以及机制化程度的提升,增强了双方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在使中国与东盟在全球经济并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增长。

 

 

不仅如此,中国与东盟关系正面临新一轮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互利共赢的潜力巨大。显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条件已经成熟。双方还拟在贸易便利化、产业合作、投融资等领域推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新举措,并将加强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建设,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坦率而言,随着东盟的扩大和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叠床架屋的机制建设方兴未艾,东盟如何维护其在地区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为保证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顺利发展,双方还需要不断排除干扰,妥善处理分歧。

 

 

9月中第六次落实《东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和第九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在中国举行,相关各方在落实《宣言》框架下就“东海各方行为准则”举行磋商,这是管控东海问题的积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