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对中国访问时值年末,有着总结与前瞻的双重意义。首先,是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做一个梳理回顾。今年中美关系比前几年好一些,双方在处理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表现的更理智,美国也更多的学会了对中国复苏的理解,中国从来就没有反对过美国参与亚太事物,认为广阔的太平洋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容纳下一个发达的大国和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倾听中国”正成为奥巴马第二任期对华政策的新特点。中美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机制保证。中美两国必须重新认识各自的核心利益。全球经济危机要求美国重新认识“中国价值”。美国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耿耿于怀,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是美国走出困境的重要拐杖。中国是重塑世界经济和金融秩序的重要扛杆,美国必须学会适应中国的强大。今后中美应把新型大国关系的好势头保持下去。第二,双方在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如朝鲜、阿富汗、伊核、非洲、反恐怖等问题上作了深入探讨。第三,对全球问题,如金融市场稳定、粮食安全、救灾等问题阐明了各自的立场。第四,美国对中国的东中国海防空识别区表达立场,方式并不强硬,比较谨慎, 也没有过多的谈论这一话题。
拜登访华是为了巩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今后发展作出努力。拜登与我国领导人有较好的私人关系,他担任美国国会参议员长达36年,他的外交能力奥巴马极为仰仗。2011年奥巴马就指派拜登前往中国,与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建立私人关系,2012年拜登也邀请了习近平回访美国。到了2013年,中美两国政府换届后,拜登再访中国,这是奥巴马的“王牌”。“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政策走向、两国关系如保持稳定发展、对于地区事务和现存的矛盾分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对东中国海,东海问题的看法才是拜登访华要展望的重要问题。
美国媒体普遍认为拜登很可能在2016年参选总统。访华可能把拜登推向全美关注的焦点了,处理好对华关系、平抑日韩矛盾、缓解东亚紧张局势成了拜登未来竞选的重要砝码。这犹如选前“中考”,是拜登在副总统任内最大的考验之一。
强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拜登对我国“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了解,成为“借此进一步评估、定位当前及今后美国对华战略,并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探路”。我国领导人详细的向拜登介绍了中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内需,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到201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达到31万亿元人民币,这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提供更多更大的商机。同时,越来越多有实力、有眼光的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拓美国市场。拜登则要寻求一份推进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该协定与TPP类似,谈判工作已经启动。
拜登此次访问是建立在今年夏天习近平和奥巴马举行的加利福尼亚峰会的基础上,目的是寻求进一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国强调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是确保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国人民珍视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珍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湾、涉藏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事关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必须谨慎、妥善处理,避免中美关系受到干扰和损害。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超过1.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都用来购买美国国库券和债券。经过了旷日持久的债务上限谈判和标准普尔对美国AAA信用评级的降级,中国严厉批评了美国的经济管理,拜登保证,美国会有计划地削减财政赤字。
双方认为:中美之间要真正形成稳妥的新型大国关系,不致因为美国政党利益的纠缠和政府的更迭而跌宕起伏,必须将双方最大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双方相互合作的意愿超过相互牵制与对抗的力量,这样就能保证新型大国关系的落实。
中美必须着手主导共建新的东亚国际秩序,使之成为捆绑两国最大利益、建立彼此互信和促进区域和平的行动框架。要确保中国经济继续顺利发展的外部国际环境,也不挑战美国在亚太享有的传统地位,增加双方互信,减少制约与军事对立。
中国欢迎包括日本和韩国等经济实力较强的区域内国家,加入中美主导建立东亚新国际秩序的进程,不反对美国与其盟邦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而作出的努力,但反对其盟邦为牵制与反对中国而扩充军备与军队。
至于东中国海、东海的领海领土问题,中国坚持不以武力相向为最高原则,加强双边对话协商,反对外部势力介入使地区内部矛盾复杂化。
防空识别区仅是插曲
防空识别区是拜登访华的议题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议题。美国对“中国防空识别区”的态度与立场。不仅是对美中“新型大国关系”的一项测试,也是对美日同盟、美中日三角关系状态的一项测试。
拜登访华期间,空识区问题被高高举起,但又轻轻放下。美国《世界日报》社论指出,北京建立防空识别区是在给中国海空军巡逻强化法制依据,遏制安倍得寸进尺,最终目的在说服美国,协助遏制安倍的冒进策略。如今看来,北京策略似乎成功了。
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政策的第一要务是“更稳定的区域安全”,毕竟全球第二大与第三大的经济体都在东北亚,韩国经济实力也不可小觑,无论从经济或军事角度看,美国都无法承担得起任何可能的冲突。奥巴马的外交途径是透过斡旋,缓解地区矛盾升级。美国不可能为了日本与中国闹翻,也不愿为了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和中国打一仗。我国在防空识别区问题上,并未向拜登作出丝毫让步。安倍政府绑架美国施压我国的做法再次失败。
4日,拜登访华结束后,美国政府在中国设定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的立场发生重大变化。
安倍在美日会谈中传递出强烈信号,即希望美国与日本就要求中国撤销东海防空识别区一事达成一致。但是美国政府已经认可国内航空公司向中方提交飞行计划书,日美之间在应对中国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两国没能形成一致。拜登不愿意与安倍发表谴责中国的联合声明,也不要求中国撤回防空识别区。
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也发表意见,认为中国设定防空识别区并不是新鲜事物,大可不必紧张,同时要求日韩两国也要自制,不要太纠缠此事。“中国、日本、韩国都需要保持冷静,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也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宣布设定防空识别区并不是很危险的行动,而是要求全部的飞机在进入这一防空识别区时均要向中国作出通报,这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表示了对中国设定防空识别区的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这对于无法事先洞察中美之间这种微妙关系变化而只想无理搅局的日本安倍政府来说,无疑这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因东中国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中美之间产生的龃龉,经过两国台前幕后的折冲樽俎后,雷声大雨点小,于拜登访华之际平静落幕了。日本安倍政府欲利用拜登访日绑架美国与中国强硬对抗的如意算盘,也完全落空。
但日本绝对不会因为一次受挫而放弃其继续胡搅蛮缠的反华作为。美国国内的短视政客与军火利益集团也还会兴风作浪,这将是一种政治常态。
拜登访华,显示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初步发挥作用,两国已开始从更高更宽的视野谨慎处理涉及中美双边关系以及中国周边事态的重要议题。也反应出在我国国际上影响上升情况下、美国应对中国事物更加理性和双方不愿动辄拳头相向的成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