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2013
-(联合国新闻4/6)《武器贸易条约》是否具有可行性?经过七年谈判,联合国大会4月2日通过了《武器贸易条约》。条约的通过打破了各方一直以来在调整全球常规武器贸易活动方面陷入的僵局。尽管新条约有很多新内容,但观察人士认为,它仍有许多欠缺,最重要的是未规定禁止向恐怖分子和反政府武装出售武器。《武器贸易条约》被视为用于监管全球范围内的常规武器贸易活动的法律工具,监管对象涵盖坦克和装甲车、大口径火炮系统、战斗机和直升机、军舰、火箭、导弹发射器、小型武器和轻武器等,年贸易额达到八百亿美元。 -(BBC4/6)日本注视习近平博鳌拓展亚洲外交:日本部分传媒关注着周六(4月6日)在中国海南省开始的“博鳌亚洲论坛”事前聚会外交舞台,《产经新闻》形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各国首脑出席、真正展开了亚洲外交”。不过日本应邀出席的只是前首相福田康夫和日本邮船董事长宫原耕治等商贸公司首脑,习近平虽也准备与福田会谈,但《产经新闻》说:“看来中国存在探索改善中日关系因尖阁诸岛对立的出路,不过首相安倍晋三与福田的对华姿态隔阂,习近平就算与福田会谈也与中日改善关系没直接关系”。
-(VNPlus4/5)美军将派遣F/A-18战机赴菲律宾参加联合军演:美国将派出12架F/A-18战斗机赴菲律宾参加美军与东南亚地区盟国军队的联合军事演习。 日前,菲律宾国防部发言人伊曼纽尔·加西亚(Emmanuel Garcia)少校发表声明表示,美军F/A-18战斗机参加美军与东南亚地区盟国军队的联合军事演习这一事件与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的紧张局势无关。马来西亚与文莱举行联合军演:马来西亚皇家海军与文莱皇家海军(RBN)的300名士兵参加从4月1日至7日在马来西亚吉打(Kedah)洲兰卡威(Langkawi)岛海军基地和马六甲海峡北部地区举行代号《犀鸟》的联合军事演习(Hornbill Exercise 23/2013)。
-(VOV4/5)朝鲜半岛剧情如何演变?在朝鲜、韩国及有关各方持续对抗的背景下,朝鲜半岛火药味渐浓。60年前的朝韩战争会否再次爆发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及国际新闻的热点议题。朝鲜3月30日宣布,朝韩关系进入战争状态,所有朝韩之间的问题将根据战时状态来处理。朝鲜半岛问题需要新的外交思路:在朝鲜宣布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以回击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去年12月发射卫星事件通过新制裁决议的同时,韩国1月30日宣布,成功发射“罗老号”运载火箭,将一颗100公斤重的科学观测卫星送上了太空。
-(战略网4/4)美媒:中国无法撼动美国全球主导地位: 美国《外交政策》3月31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玻璃天花板 过去五年,中国的影响力在迅速扩张。在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从经济危机中复苏之后,中国一直在国际社会中寻求更大的声音。在美国深陷各式问题及国会内耗的同时,中国迅速成为包括亚洲在内的多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使得中国拥有强大影响力。至少,很多中国人开始认为,中国应该寻求恢复在亚洲的领导地位。
-(新闻中心网4/4)马来西亚对中国在东海上所作行为表示关注:【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3月28日文章】题:东海舰队训练凸显紧张局势。随着中国海军最近的活动引起该地区相关国家注意,东海的紧张局势似乎再度升温。尽管中国东海舰队的训练可能看上去很正常,但甚至连通常十分安静的马来西亚人也表达了对中国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在东海南端进行训练的关切。
-(21CN 4/4)美再派反导型驱逐舰前往西太平洋执行任务: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乔治·利特尔2日说,继向西太平洋派出拥有导弹防御能力的“麦凯恩”号驱逐舰之后,美军又派出另一艘导弹驱逐舰“迪凯特”号前往这一海域,执行反导弹任务。利特尔当天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麦凯恩”号和“迪凯特”号都已抵达“西太平洋预定水域”,执行反导任务,准备应对“针对美国本土及盟友的任何导弹威胁”。利特尔说,美军太平洋司令部会“经常性针对导弹威胁部署各类设施”,而美方注意到近期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但他否认媒体有关海军将海基X波段雷达平台派往朝鲜半岛附近的报道。他说,这一雷达平台眼下正在开展海上演练,演练之后的安排尚未确定。
-(VOV4/3)东盟-中国同意致力于促进战略伙伴关系:第19次东盟-中国高官磋商4月1日和2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越南副外长范光荣率团与会。东盟-中国联合合作委员会举行第14次会议:东盟秘书处3月18日发表新闻公报称,第14次东盟-中国联合合作委员会会议日前举行,双方对一年来各领域合作的进展进行评估。越南希望加强东盟与日本合作,保障航行安全:第四次东盟-日本国防部副部长级会议3月13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率团与会。“越南海洋海岛主权”图片展:“越南海洋海岛主权”图片展4月3日在清化展览和旅游促进中心开幕。
-(新华网4/3)国际新闻晚班车:美军方学者眼中的“中国鹰派”:“派”(War Hawk) 一词源于美国,一直被用来形容主张采取强势外交手段或积极军事扩张的人士、团体或势力。近年来,随着东海、东中国海问题不断升温,中国一些以军事学者为代表的,坚持在主权领土问题上保持强硬立场的中国“鹰派”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焦点,他们尤其受到要“重返亚太”的美国的关注。日前,西方媒体一篇题为“中国军方鹰派开始进攻”的文章称,“中国军方官员的强硬姿态意味着,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政策出现了意义深远的变化。”美国到底如何看这些中国“鹰派”?
-(VNPlus4/3)东盟国防高级官员会议在文莱召开:东盟国防高级官员会议(ADSOM)于4月2日在文莱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第7届东盟防长会议(ADMM)和第2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做好筹备工作。东盟各成员国国防部副部长、秘书长以及东盟秘书处代表等一同出席会议。越南国防部副部长阮志咏上将率团出席。在会议上,与会代表对近年来ADMM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表示满意。在此基础上,东盟各国国防代表团团长对设立东盟各国国防交流计划、设立东盟各国后勤协助机制和建立服务于克服战后遗留炸弹、地雷后果的“地雷仁道行动”ADMM+专家小组等新合作倡议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
-(人民网4/3)俄称美拦截弹效率低 需5到7枚拦1枚白杨-M导弹: 中新网4月2日电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顾问维克托·叶欣上将周二(2日)向记者表示,拦截一枚俄罗斯“白杨-M”弹道导弹,美国需要用5到7枚拦截弹(GBI)。叶欣在俄新社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通过与导弹防御局局长的接触得知,为了拦截一枚我国‘白杨-M’导弹,美国方面需要用5-7枚拦截弹。”他说,目前美国总共部署了30枚拦截弹。他进一步说:“26枚在阿拉斯加州、4枚在加利福尼亚州。”他指出,目前美国拦截弹的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叶欣还指出,与美国关于导弹防御系统的谈判不会取得有效成果,因此这个领域的发展将继续。
-(环球网4/3)俄前军官称美或“先发制人”对中俄进行核打击:据俄罗斯RIDUS新闻网、俄新社4月2日消息,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部前首长尤里•巴鲁耶夫斯基将军认为,美国和北约仍然没有排除“先发制人”的可能性,对俄罗斯和中国进行核打击。巴鲁耶夫斯基说:“美国和北约的战略中存在进行预先打击的因素,包括使用核武器。无疑这将是可悲的,但我过去和现在的同事、包括美国司令部也有人表示,不排除美国对俄罗斯和中国率先进行核打击的方案,因为中国越来越成为美国的‘头号问题’。”
-(参考消息网4/3)俄罗斯将拆解苏联时期最后一艘核潜艇:中新网4月3日电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俄罗斯Nerpa船厂4月2日表示,2014年该船厂将拆解苏联时期最后一艘核潜艇。根据俄罗斯海军网,949A项目(北约称“奥斯卡”II级)“克拉斯诺达尔”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在1985年下水,2012年从俄罗斯海军退役。该船厂发言人伊琳娜表示,“该艇将是最后一艘在其船厂拆卸的潜艇,目前正在进行乏核燃料的移除”。
-(新闻中心网4/3)尹卓:朝鲜在拥核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晚高峰》报道,4月2日,朝鲜原子能总局发言人宣布,朝鲜将重新启动宁边5兆瓦石墨减速反应堆。朝中社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话说,此举的目的一是解决国家电力紧缺问题,二是“从质和量两方面加强核武装力量。朝鲜这一行为则被视为对美国近期强硬威慑的一种“超强硬”回应。那么,朝鲜此举对当前半岛紧张局势会产生什么影响?朝鲜半岛是否真的会擦枪走火?海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尹卓就此问题进行了解答。
-(VOV4/2)2013年越南芽庄国际海洋海岛旅游展将于6月开幕:2013年越南芽庄国际海洋海岛旅游展将于6月7日至10日举行。本次旅游展的主题为“海洋海岛与旅游发展”,主要集中于三种形式:吸引外国游客来越旅游的入境游;邀请国外旅游机构和企业来越推介旅游产品的出境游和国内旅游。庆和省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春申告诉我们,本次旅游展是推介越南旅游品牌的良机。他说:“我们将努力通过本次大型国际海洋海岛旅游展强势推介庆和省芽庄市的旅游品牌。关于海洋海岛旅游,届时,为海洋节服务的所有活动将全部免费,组委会将对国内外游客分文不收”
-(BBC4/2)分析:朝鲜为什么发出严厉战争威胁?在代号为“鹞鹰”的美韩联合军事演习中,美国和韩国一共派遣了大约4万名军人参加,美国的轰炸机、战斗机和潜艇也开往朝鲜半岛地区,以“加强韩国的安全和备战状态”。华盛顿希望通过这样的演习向韩国明确表示,美国作为韩国的盟友将会履行武力威慑的安全承诺。但是,朝鲜似乎对这样的演习有不同的理解。美韩关注朝鲜宣称进入“战争状态”:朝鲜宣布朝韩关系进入“战争状态”之后,美国白宫回应称,将认真对待朝鲜的最新威吓。朝鲜中央通讯社周六(30日)报道,朝鲜半岛“非战非和”的状态已经结束,朝韩之间的所有问题“将按照战时条件处理”,朝鲜将以“严厉的具体行动”应对“触犯朝鲜尊严和主权的任何挑衅行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海登表示,他们已获悉有关发展,会与盟友韩国保持紧密联系。
-(中华网4/2)美媒:俄加强远东军备 防解放军闪电战突袭:据美国《旧金山晚报》3月28日报道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27日发表演讲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潜艇将配备远程高精武器,提升俄罗斯战略威慑能力。报道称,俄罗斯此举很有可能是针对中国采取的。这是因为解放军250万地面部队被打造成擅长打陆地闪电战的攻击型部队,而不是侧重解决台海问题或其他领土纠纷所需的两栖战能力。报道称,西方海军分析家可能会认为绍伊古的声明针对的是美国及其亚洲盟国,但随着莫斯科对北京军事建设意图的日益不信任,此举更有可能针对的是中国。报道称,目前莫斯科已经开始强化俄罗斯东部军区司令部军力,该军区负责毗邻中国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部军区的军事活动和演习(地面和空中)也日益增加,包括在俄罗斯和蒙古边境举行大规模防空演习。
-(参考消息4/1)日媒:中国用东海“行为准则”向东盟施压:面对菲律宾就东海主权问题提起的诉讼,中国正在向东盟施加压力,希望能够劝说菲律宾撤诉。作为“回报”,中国将答应就旨在防止东海冲突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问题进行磋商。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28日报道,菲律宾1月份依据《联合国海洋公约》向仲裁法庭起诉中国。中国未应诉,菲律宾于是要求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柳井俊二庭长指定“仲裁人”。菲律宾外交部透露,柳井俊二日前指定波兰籍法官为代替中国的仲裁人。鉴于菲律宾已经任命德国的国际法教授担任仲裁人,如果其余三名仲裁人决定下来,那么就可以在中国不出席的情况下进行审理。鉴于这种形势,中国正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施压,目的是阻止对中国的“缺席裁判”。
-(越南共产党4/1)越南与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纪念典礼在河内举行: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越南——马来西亚友好协会与马来西亚驻越南大使馆29日在河内联合举行了越马建交40周年纪念典礼。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主席武春鸿、马来西亚驻越南特命全权大使Dato Azmil Zabidi出席了仪式。越南——马来西亚友好协会主席杜友豪指出了4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投资、国防安全、文化、教育、劳动等方面的合作进展以及两国在地区和国际论坛上的积极有效协调成果。
-(新华网4/1)印报认为中国记者会“蓄意”不提印度:【《印度时报》网站3月18日报道】题:温家宝之后,中国新领导人对印度保持缄默。连续第四年,中国的总理都避免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召开的一年一度的记者会上谈论中印关系。分析人士说,这种避免讨论中国最大邻国之一的做法是蓄意的政策举措,值得密切关注。在17日举行的年度记者会上,新任总理李克强巧妙地回答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等数个国家记者的提问(俄罗斯是另一个过去与中国有矛盾的邻国),但他并没有让三名印度记者中的任何一位提问。他还谈到了中国与美国存在的竞争,中国人认为,美国的存在旨在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战略网4/1)胡温体制十年间留下哪些制度财富?本届人大将选出新一任国家主席,15日将产生新一任总理。这意味着胡锦涛、温家宝领导的两届政府在执政十年后即将卸任。这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十年,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毋庸讳言,政府的领导是实现这一成就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制度方面的一些举措,对推动社会前进做出了贡献。这些不仅是成功的经验,也是正确的思路,值得后来者借鉴。废除8亿农民的农业税,向农民负责:2004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果不到一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已有28个相继宣告“免征”农业税。2006年1月,《农业税条例》正式废止, 9亿中国农首次彻底告别了数千年来缴纳农业税的历史。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胡温执政十年的标志性政绩。事
(越通社)《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5次缔约国会议从6月23日至27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举行。170个缔约国代表与会。
(越通社)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六届新领军者年会(WEF 16)并对华进行工作访问期间,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于6月24日下午在天津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举行会谈。两国总理就海上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同意携手更好地管控和处理分歧,维护和平稳定。
(越通社)6月23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5届缔约国大会(SPLOS 35)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正式开幕。在开幕会议上,越南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越南代表团团长阮明宇获得全体缔约国一致推举,担任本届大会主席。
(越通社)2025年6月17日,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第十五次东海问题年度国际研讨会。
(越通社)2025年6月16日下午,在政府驻地,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裴青山会见了澳大利亚新任驻越大使吉莉安·伯德。裴青山副总理强调,越南高度评价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在东海问题上的作用、贡献与承诺。
(越通社)当地时间6月13日上午,正在对瑞典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与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Ulf Kristersson.)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