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将开启亚洲行 反映美调整对华姿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8日报道,就在国际媒体聚焦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访华行程之际,白宫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4月访问亚洲四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8日报道,就在国际媒体聚焦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访华行程之际,白宫宣布总统奥巴马将于4月访问亚洲四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虽然奥巴马此行的部分动机,是为了弥补他去年因国内政府停摆,被迫取消亚洲行程而对美国威信所造成的伤害,在中日外交博弈逐渐升温,中国不断扩大其在本区域的外交、军事影响力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此行也部分反映了美国对华外交姿态的转变。
报道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2年2月访美时,就中美关系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希望在双边、区域和全球议题上,建立一个能让中国承担更多义务,同时享有更大权利的新型关系。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崛起的新地缘政治现实。但是,两国虽然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在外交上却依然缺乏足够的互信。中国将如何运用其越来越庞大的国力,不只美国存有疑虑,国际社会也还在观望之中。美国对华外交姿态的强化,显示了大国崛起内在的困难和风险,如何保障过程的平稳,将依然是本世纪的重要挑战之一。
另据报道,消息显示,奥巴马可能会在今年夏秋之际单独访问中国。
专译:美日同盟坚固 中美关系面结构性难题
美国国务卿克里刚刚结束了他的亚洲之旅,四月奥巴马总统则会亲临亚洲。中、美、日三国的关系将会面临着怎样的发展?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发表韩国延世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学者陈凯文章指出,在当今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格局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面临着结构性的困难。另外,在东亚混乱的局势中,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也更加迫切地想要巩固美日同盟关系,以此来维持自己在区域中的影响力。全文编译如下:
无论中国怎样解释其和平崛起,在许多大国眼中,都把中国视作一股修正主义的力量,认为中国打算从东亚开始,改变由美国所领导的国际格局现状。
作为一个新兴的,具有掌控力大国,中国已经花了逾三十年的时间来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利用西方资源进行了广泛地利用,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引入先进的管理知识与技术。而与此同时,在面临对自身特性进行本质定义的问题之时,中国也总是极为小心:总而言之,中国在崛起的同时,也保持了自己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特点。然而有趣的是,一个迅速民主化的俄罗斯都被邀请加入G7,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仍被G8排斥在外。而《金融时报》发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国王政策研究所主席尼克•巴特勒(Nick Butler)文章,表示G8将中国拒之门外是“拆自己的台”。尽管中国在G20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它从未停止迅速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东亚地区。
当中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区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一系列复杂的外交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旷日持久的东中国海争议问题上,有人将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视作是中国展现魄力的表现,特别是美国及其关键的同盟日本,它们都对中国这一做法进行了贬损。到目前为止,中国既需要应对与日本的冷淡关系,也需要同时与美国打交道。但即使中国正在努力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它也很有可能同时会面对一个更为牢固的美日同盟。
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大国之间平等的关系——至少北京是这样打算的。虽然中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在近期内,中国仍未打算真正去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但尽管如此,中美之间的差异以及与之相随的不信任都不可避免地会促使这两个超级大国来思考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但这里却存在一种结构性的限制——在当前的力量结构中,美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故美国自然不会允许在此之外另外建构这样一种新的关系。因此,新的美中关系只是在当前金字塔结构中的一种妥协成果,而不是对世界影响力的平均分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仅就国力而言,目前美国几乎在各个方面仍领先于中国。
而白宫与美国国会之间的分歧可能会是另一个变量。1979年颁布的《与台湾关系法(Taiwan Relations Act)》或许是最好的例子,来解释在应对中国时,美国政府与国会怎样偶尔有所差异。当时,国会完全拒绝了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递交的草案,而是提出了很多新的内容取而代之,这些内容对中美关系造成了重大影响,而且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国会的做法会继续阻挠美中关系的发展。
中美双方当然都对新型大国关系表示欢迎,因为它们可以由此来避免战略误判,以及避免因误判而引发冲突的可能性。但是,无论中国有多么想让新型大国关系在对日冷淡中发挥作用,但在短时间内,我们不应该对它有着过高的评价。
相比中美,美日之间加强对彼此的承诺与信任会显得更加自然,也更有可能实现。有人担心,日本未来会挑战或者威胁到美国的利益,而加强美日关系,不仅可以遏制中国挑战美国在区域中的霸主地位,也有希望缓解这种担忧。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政治学教授格伦•斯奈德(Glen Snyder)提出了“同盟困境”(alliance dilemma)理论,指出“越是依赖盟友,越恪守对盟友的承诺,受盟友‘牵连’的风险也就越高。”但是,东亚地区日渐失衡的混乱情况十分典型,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美国而言,加强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以进一步确保双方对彼此的承诺就显得更为迫切,也更加有利可图,而不是寻求立即与中国达成战略互信与全面和解。
正如印度著名地缘政治分析家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在《日本时报(Japan Times)》中发文所述的一样,日本“将发现随着美中关系的发展,其自身也会不断地获得利好。”相应地,日本亦有可能试图进一步提高对本国利益的自卫能力,以此来鼓励美国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维持美日同盟的牢固、稳定以及(更为重要的)可控。
越南要求中国尊重越南对黄沙群岛的主权以及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而确立的越南海域的主权、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尊重越南渔民根据国际法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越南海域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合法作业的权利;不采取导致局势复杂化的行为,为维护东海和平、稳定和基于法治的海洋秩序做出贡献。
(越通社)越南外交部发言人范秋姮表示,越南已就侵犯本国对长沙群岛的怀恩礁和其他有关实体的主权的行为向有关各方提出交涉并递交抗议照会。
(越通社) 联合国秘书长近日正式通报,越南已完成向联合国备案有关北部湾基线海图及相关地理坐标清单的手续,以计算该海域的领海宽度。
(越通社)2025年2月25日,根据国会常务委员会于2025年2月14日颁布的第68/NQ-UBTVQH15号决议,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发布越南北部湾领带基线的声明。
(越通社)越南坚决基于国际法,特别是联合国宪章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和平方式捍卫越南的主权。
(越通社)越南极为关切,不满,并坚决反对中方执法力量对正在越南黄沙群岛海域作业的越南渔民和渔船采取粗暴行为,造成越南渔民受伤、危及越南渔民生命,并损坏越南渔民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