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之声报道,美国著名亚太地区问题专家伊丽莎白.维什尼克表达了这样的意见。有可能将因此出现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摩擦吗?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试图从俄罗斯利益的角度对该地区局势进行分析。

 

 

俄罗斯认为,俄中伙伴关系不应成为俄罗斯在该地区提升自己角色的障碍,尤其是在能源和安全领域;既不应该影响同越南传统伙伴关系的多样化,也不应该妨碍同东盟其他国家新型双边关系的发展。

 

 

中国专家有自己的解释。中国虽然并不反对俄罗斯同东南亚国家发展双边和多边关系,但是却对俄罗斯同越南和其他同中国存在岛屿以及大陆架争端的国家扩大能源合作反应强烈。

 

 

可以理解,俄罗斯能源公司一直努力遵循某些游戏规则,显然不想介入领土纠纷。然而,众所周知,这些有争议的大陆架的界限非常模糊,每次中国、越南和其他对岛屿宣示主权的国家都会给出不同的解释。这里也有可能存在误会。然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形,需要严格划清政治和商业利益的界限,不要为相互猜疑提供依据,不要破坏共同的战略利益。

 

 

早在5-10年前俄罗斯与中国对所有政治层面的问题都进行了规范。美国同东南亚国家(双边)的军事政治合作导致局势动荡,并且受到谴责,而俄罗斯和中国对东盟地区安全论坛等项目的参与获得支持,并赢得正面评价等等。现在在地区安全和运输领域也出现了问题。

 

 

现在中国希望看到俄罗斯在岛屿冲突中更明确的立场,也希望获得俄罗斯在其他问题上的支持,包括在海峡国际化问题上。这里首先指的是马六甲海峡。中国正在寻找新的资源和可能,以便把俄罗斯因素作为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政策的额外支持。

 

 

可以理解,中国的愿望不是大张旗鼓或者通过官方渠道传递给俄罗斯的,而主要是通过专家渠道。但是,今天就已能够看到中国官方对俄越能源和军事合作的加强表示出的几分不满。俄罗斯与中国专家就北方海路的未来身份也没有一致的看法。

 

 

在这些条件下,正如包括伊丽莎白.维什尼克在内的西方专家们指出的那样,北方海路有可能成为马六甲海峡的替代线路。的确,中国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岛屿冲突显然会以现在或更尖锐的形式长期存在下去。同时气候转暖、冰层融化将降低北方海路通航的难度。可以理解,战略(新的运输线路的建立)和商业(通过能力)意义将与日俱增。

 

 

中国人应当明白,这一趋势不是莫斯科的恶意,而是地区局势以及气候变化(部分原因)的客观进程。恐怕再强大的政治人物也无法影响气候变化。

 

 

新的举措不该破坏已经形成的俄中伙伴关系,但是双方无疑需要(在专家界和政治高层)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作出一定的修正,例如,北方海路可能的国际化的程度和条件、俄罗斯在中国东海海域油气开采规模的扩大,俄越、俄菲双边合作的加深以及俄罗斯在整个地区安全领域里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