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论认为美国的支持之声鼓励了有关南海主权争端国家。美国的目的是借此地区局势不稳定之由把军事重心转回到亚太地区。美国以东海紧张局势加剧为由进行辩护,为了保护有利于美国以及各方的经济利益的航海自由,美国不得不介入东海问题。在某个角度上,实际上,东海正在逐步变成中美斗场,政治观察家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东海问题将成为中美关系难解之结。

根据上述报道,中美领导多次公开表示要打破历史上大国互相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为新崛起国家和现有强国的和平共处之道寻找新答案。然而,只要根据东海情形可以很明确地看出来上述的答案尚未出现,而且不容易寻获。

在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之前东海局势恐怕难有真正平安的一天。像牛顿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一样,有关争端国家纷纷采取互相防范的各种措施使东海态势不断升温。各国的强硬派经常呼吁为了维护领土主权要进行战争。

中国南海研究所所长吴士存受访时指出:“东海既是地缘政治问题,又是海上航行权的问题。将来谁控制了东海谁就掌握了东海的主权和资源。除了美国,就连日本和印度等区域大国也都相继借由油气资源开发、战略调整等方式介入东海问题”。

东海逐步成为中美的斗场

东海被视为海上丝绸之路,承载了海上货运量的50%。每年美国运输过此丝路的贸易金额高达12千亿美元。此外,据我们所知,东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与自然气。

由于跟切身利益有关,虽然不是东海主权声索国,但美国仍对东海局势高调表示密切的关注。在某角度上,实际上,东海正在逐步成为中美斗场,一方努力巩固其在区域的影响力,另一方想办法将对方排在门外或至少不让对方围堵自己。

美国新安全中心的亚太安全项目高级主任帕特里克·克罗宁指出:中国海军在中国海域外体现能力之所以,一方面是想让各国知道维护领海的能力,另一方面好像想把美国海军实力推开远离中国海岸线。克罗宁表示:“二战后美国海军一直是此区域的海上主要力量。如果美国在此区域撤走或削减军力,那么新权力将如何布置?此区域的每个国家将如何进行战略盘算?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各国互相竞争,大家都想成为左右区域行为规则的人,以掌握东海局势的发展趋势。

克罗宁认为,美国公开批评中国设立三沙市的事加剧区域的紧张并支持盟国菲律宾,正是为了向中国施压,确保以国际法律为依据处理东海争端。与此同时,美国宣布军事战略重心东移。因为时间上的巧合,美国被认为是使东海问题升温的“始作俑者”。

美国支持之声已鼓励争端国采取强硬态度

中国舆论普遍认为是美国支持之声鼓励了其他争端国采取强硬态度。美国的目的是借局势不稳定之由,让美国军事重心重返亚太。这也保障亚太地区经济起飞时美国不会孤单。

吴士存坦白表示,即使美国真正保持中立态度,东海问题也不会立刻得到解决。“要彻底解决需要时间。但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东海问题不会像现在升温、复杂,从地区热点变成全球热点。美国一直肯定无意遏制中国,但依我看,美国就是要围堵中国。美国常用的遏制与防范风险只是英文用词上不同。正确是美国正在遏制中国。”

美国否认介入东海问题

克罗宁认为,由于东海局势升温,为了保护有利于美国的利益和各方经济利益的航行自由,美国只好介入东海问题。他指出,在对东海问题表示关注的过程中,美国有时候显得太强硬,有时候偏于军事措施,但中国人民指控美国作起纠纷是没有根据的。“两国外交关系有起有落,一直不稳定。这种环境里,双方做出的外交姿态,肯定不是每次都能恰如其分。”

但不论美国是主动或被动介入东海问题,不能否认的是,中美这两个强大力量的争夺东海之战,将成为决定东海权力布局是否再布置的关键因素。如果中美不能消除对方对自己在东海的战略目的猜忌,该区域的行为规则将难以达成共识。

未来东海局势不乐观

克罗宁和吴士存都认为,中美不会因东海而开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东海问题将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吴士存说:用武力解决东海问题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只要不碰到中国界限,北京一定会坚持承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东海问题。但是,由于东海问题跟中美互信和利益有关,所以双方一定不会让步。地缘政治之战一定继续下去,东海的未来局势是不可乐观的,各国只能尽量寻求妥善应对的措施,但难寻求彻底解决的措施。

克罗宁指出,中美将继续合作,但双方竞争关系仍存在,区域各国也将继续寻求在某种程度上的军事控制平衡。相互控制平衡、相互威胁的理论几个世纪前已出现了,在更为复杂的21世纪里,该理论依然不变。

东海问题扩大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隔阂

除了成为中美关系的难解之结以外,东海问题还扩大中国与东盟之家的隔阂。东盟国家要经济合作找中国,要安全合作找美国的“生存模式”正在逐渐现形。因此,各位学者已呼吁中国为东盟带来更多安全感。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指出,作为一个区域组织,东盟一直努力维持与伙伴国家的良好关系。但十个成员国有自己的意图,各国对东海问题的立场不统一。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之中,越南和菲律宾依靠美国的趋向是较明显的。这两个国家还与美国进行联合演习和高层对话。因此,东海问题不但恶化了中国与东盟东海声索国之间的争端,而且也使东盟继续被分裂。这对中国与东盟建设互信和发展长远关系造成障碍。今年七月,正是因为不能就东海问题达成协议而东盟外长会议没有发表联合公报。虽然此后东盟补发了解决东海问题的六点原则,但个别有一些成员国还是继续互相揭穿面目,相互指责。

局势迫使东盟国家选择站在哪边

其实,东盟成员国不想在中美之间选择站在一边,但依吴士存看,目前局势已使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在中美之间有倒向一边的趋向。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寻求中国的合作,在安全方面寻求美国的保护。吴士存认为,这是我们想看到的两面现象,也是中国需要反思的问题。

吴士存指出:“十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济关系发展很快。但没因经济合作发展,而双方安全问关系得到加深,东盟减少对中国的疑惑和担忧。北京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向东盟和周边国家承诺与证明中国将遵守和平发展路线,不寻求霸权,但想让周边国家信服需要过程。”他建议中国要向2003年签署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学习,提出类似条约,承诺不以武力解决争端,以加强安全互信,让这些国家不必寻求美国的保护。东海是中国东盟关系的问题之一,但不是全部。东盟是中国重要的邻国,造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重要关系,因此,北京应寻求各种措施来消除东盟对中国的疑惑,并弥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隔阂。

化解东海争端的共识难成现实

化解东海争端之路面临很多挑战。各国尚未就解决东海问题的道路达成共识。目前解决东海争端有两种主要措施。一是呈递国际法庭裁决。二是争端各方直接谈判协商。但斯托里认为,落实两个措施的可能是越来越小。

斯托里说:“递交国际法庭裁决需要争端各方同意,但中国一直坚决反对国际仲裁。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所有东海声索国对东海问题的立场也越来越强硬,所以要他们通过协商解决东海争端也是很难的。”

此外,如果采取协商方式,那应该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这也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在东海争端上,中国一直一贯主张与当事国进行双边谈判。菲律宾、越南和美国则支持通过多边谈判机制解决东海问题。

克罗宁指出,由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在力量方面有差距,在双边谈判中,小国的利益是否得到公平地保障是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多边谈判机制下,要得到的是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长期规则,否则各方会缺乏安全感。

但吴士存认为,在多边机制下,区外势力将借机谋求利益,使矛盾更加复杂。以北部湾领海划界为例,他强调事实已证明中国不会以大欺小,国际社会应对中国有更多信心。吴士存表示,经过多年谈判,终于2000年中越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划界存在争议的北部湾领海,依此,越南管理53%面积,中国管理47%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