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2/1)韩称罗老卫星成功与地面交换讯号:韩国科学技术院人造卫星研究中心周四(31日)表示,罗老科学卫星当天凌晨两次与地面接收站成功交换讯号。韩国此前一天首次成功发射首枚运载火箭,将卫星送进预定轨道。据韩联社报道,地面接收站两次成功接受卫星发出的讯号意味着卫星已经正常运转,并表明卫星绕行地球已经进入稳定阶段。报道称,负责搜集气象数据的罗老科学卫星将用以测定太空的辐射量及监测离子层变化。 -(中华网2/1)美日韩发表共同声明促朝不要进行核试验:据韩联社1月31日报道,美日韩三国31日在东京召开第五届三国局长级安全会议,三国一致认为,如果朝鲜采取包括核试验在内的“挑衅”行为,需要对无视国际社会决议而产生的所有后果负责。这是韩美日三国第一次在局长级安全会议后发表共同声明。 据报道,声明中指出,朝鲜若再一次强行进行核试验和研发弹道导弹,不仅对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甚至是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会造成威胁。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去年指派泰国作为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协调国。有外媒报道称,泰国今年将寻求东盟成员国的共同立场,进一步化解与中国的东海争议。
日本执政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周五(1月25日)晚结束访华前,周五上午实现了与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约70分钟会谈。据日本传媒报道,中方是在北京时间上午10点会谈开始前一个半小时才正式通知日方的。会谈一开始,习近平就说:“中国重视山口在中日关系面临特殊局面时的来访。”
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发表最新国家安全策略时称,中美关系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宰亚太地区事务的“温度”。她指出,中国与美国一旦爆发任何冲突都将是危险的,其影响也将十分广泛。因此两国在处理朝鲜问题、东海、东中国海与台湾海峡等热点问题时必须尤其谨慎。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外媒称,随着中日岛屿争端越来越激化,中国军队以提高战备水平为目的,命令武装直升机部队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后勤任务上,而是为完成战斗任务做好准备。
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Albert del Rosario)于1月22日透露,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各项条款,菲律宾已将该国与中国的海岛主权争端问题提交国际法庭。
美国《洛杉矶时报》1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以我为先的外交政策过去两年里,中国愈加强硬自信的外交政策发挥了一个“特殊”的作用,令两个保守派人物——安倍晋三和朴槿惠分别当选了日韩的总统。一些中国问题观察家认为,中国势不可挡的崛起可能将使安倍晋三和朴槿惠屈服于中国这个强大的邻国。
据联合早报网20日援引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称当大家把目光集中在中国大步发展军事武力的同时,争夺外太空的脚步也未停歇,特别是6年前中国用长程导弹击毁自己国家在外太空的1颗废弃卫星时,曾引起许多亚太国家恐慌,因为这些国家发展卫星也是用于国防目的。
在周日(1月20日)于香港举行的“中美对话”第三届研讨会上,日本高官指责中国在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问题上“以武力干扰国际秩序”。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助理谷内正太郎在讲话稿中说,中国在应当对日本、越南、菲律宾等邻国表示友好的时候却使用武力威胁或强迫,在邻国和国际社会都不会赢得好声誉。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文章,原题:邻国对中国愈发心怀警惕缅甸和很多亚洲国家对中国这位巨邻与日俱增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怀有越来越多的不满。邻国对中国从商业到地缘政治等各个领域均充满担忧。